梁思成:中国建筑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图7(北京太和殿)中国建筑在色彩上是最大胆的 。在黑白照片中也能看到色彩的效果 。
(8)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位大多是外露的,在其外部造型上稍加加工,使之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 。比如把梁头做成“尖头梁头”或“蚂蚱头”;额头顶着脑袋做个“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口”,上端做成“六根头”或“菊花头”;把几层Ang的上段固定在一起做成“三伏云”等;或者整组的水桶,门窗上的雕花,门环,角叶,甚至屋顶,屋脊,吻,瓦等 。都属于这一类 。都是结构件,经过这样的加工,达到了很高的装饰效果 。
历代斗拱演变图
(九)在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彩色琉璃瓦;充分利用各种涂料的装饰潜力 。木刻花,石面装饰浮雕,砖墙雕刻 。这些也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点 。所有这些特征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技巧,被工匠们观察到,被人民认可 。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建筑的“语法” 。就像建筑语言一样,一个民族总会创造出自己世代热爱的约定,从而成为法国人 。在西方,希腊和罗马体系创造了他们的“五种模式”,这成为他们建筑的法国风格 。中国建筑如何将木材切割组织成为梁架、水桶、一个个“房间”、一个个建筑的框架;如何用抬框公式得到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瓦顶如何收尾;平台底座、台阶、栏杆的比例如何找;如何切割僵硬的结构件,使其同时具有柔软、弯曲、有图案的装饰;各种单体建筑如何排列连接形成庭院;这些是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和发展了两三千年的习惯做法 。无论每一个具体的事物如何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这些规律 。构件之间、构件与其加工装饰之间、建筑单体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语法 。如梁、柱、梃、檩条、门、窗、墙、瓦、槛、台阶、栏杆、隔墙、斗、脊、竖脊、吻、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巷等 。
山西五台山北科吉堂
这个“语法”有一定的约束性,但同时在应用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有多样的表达方式 。就像写一篇散文,在语法的约束下,仍然有很多体裁,多样的创作,比如诗、词、歌、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学的“文章”也可以因命题不同而有“大文章”或“草图” 。宫殿、寺庙等物品;山亭、水榭、一轩、一楼等“小品” 。文字上有一条横幅和一对对子,纯粹是为了装饰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在路的尽头有一堵影壁,或者横跨街道中心的几道牌楼等等 。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中国建筑的共同特征和特点,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中国建筑的“语法”组织起来的 。利用这个“语法”规则,我们可以使用非常不同的“词汇”来形成非常不同的体型,表达非常不同的情绪,解决非常不同的问题,为不同的需求创造非常不同的类型 。这个“词汇”和“语法”到底是什么?归根结底,它们是从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设活动的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经过几千年的考验,它们被普遍认可并遵守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的产物 。
长纪灵恩典
这种由这种“语法”和“词汇”组织起来的建筑形式,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认可,所喜爱 。所以尽管它最初是由木结构产生的,但它很快就跨越了材料的限制,并被类似地应用于砖石建筑,以显示那些建筑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感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初用于木结构的“词汇”和“语法”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中经常被用到 。这种发展方式,中国建筑与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甚至埃及、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那些系统很早就抛弃了木材,完全取代了砖石作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先进的科学的梁-框架结构方法很早就被创造出来,并发展到很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尽管砖石建筑也得到发展,但木框架也作为主要的结构方法被采用 。这样的框架为我们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不同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
河北省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就像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满足同样的需求,解决同样的问题,甚至表达同样的感情,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和“语法”来处理 。简单如平台底座、栏杆、台阶等 。,要解决的问题基本相同,只是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不同形式的台基、栏杆、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赫拉的一扇窗户与无数文艺复兴时期的窗户有着完全相同的内容,但每扇窗户都使用不同的单词和语法,以自己的形式说出这样一个单词 。另一个例子是天坛的皇家拱顶和罗马的布拉曼·伶猴属设计的圆形亭子 。虽然大小不同,但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再比如罗马的凯旋门和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和我们中国的手表,都是同样的性质,同样的装饰处理 。许多例子表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技术,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就像不同的民族用他们不同的语言写文学作品和流行文章一样 。
【梁思成:中国建筑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宋代法国大木制作系统模式简介
我们要想用自己优良的建筑传统建造出适合今天新中国的建筑,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建筑语法和词汇,否则写不出一篇中文文章 。关于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我愿向同志们介绍《工业部工程实践》和宋的《建筑方法》 。关于前一本书,可以参考原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规则》 。关于后一本书,我们也可以从建筑学会的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板块 。
唐代佛寺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