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盆地和平原的地震尚且如此 , 如果是在山顶上 , 破坏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
当然 , 即便是在平地上 , 了解过防震常识的大家也都清楚 , 地震发生时最需要远离的就是高楼建筑 。 在经受剧烈摇晃时 , 越高的物体越缺少支撑 , 进而也就最先倒塌 。 海拔万米的珠穆朗玛峰更是难逃此劫 , 自从汪洋之下抬升到陆地上开始 , 到后来不断受到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 , 在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历史上 , 这座屹立于群山之巅的世界最高峰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地震的影响 。
而由于地震的时常发生 , 还有很多附带的地质灾害也随之而来 。 比如大家最为熟知的山体滑坡 , 珠穆朗玛峰顶部的石块坍塌 , 并且沿着山麓翻滚到海拔较低的地域 。 久而久之 , 这些石块甚至在珠峰周围累积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上新的山峰 。
除此之外 , 地球上最核心的引力作用也对珠峰的崩塌产生着影响 。 我们可以推演一下 , 将地球类比为一种带有软刺的塑料玩具球 , 当它转动起来的时候 , 用肉眼就可以看出刺尖慢慢指向球心 。 而地球上的山峰就像这些软刺 , 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天外 , 而是地面 。
这就是在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中 , 球体向心力的作用原理 。 如果这些软刺越长 , 也就是山峰越高的话 , 受到的作用力自然也就更强 。
正如前文所说 , 天与地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对抗的关系 , 珠穆朗玛峰的崩塌也不仅是地质作用的影响 , 天时轮转也与其有着不可脱离的原因 。 其中最为显著的 , 就是气候规律带来的改变 。 珠穆朗玛峰所处的喜马拉雅山脉 , 属于我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气候区 。 总体上虽然是常年低温少雨 , 可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 每年北半球春季到来时 , 珠峰峰顶的积雪还是会出现大量融化的现象 。
这些积雪与冰川沿着山坡谷地 , 慢慢流淌到山麓之下形成季节性河流 , 这是全世界很多山脉地区的地质生态特征 。 然而 , 顺流而下的冰雪融水却也在一路侵蚀着珠穆朗玛峰的地表 , 导致这里的山脊和山谷地带出现土壤流失 。 这就好比在一个人的人体中间 , 失去了支撑他的腰腹部分肌肉 , 那这个人就再也难以站稳 。
同样的道理 , 当半山腰和山麓的土壤被河流刮走 , 头重脚轻的珠穆朗玛峰就无法逃脱崩塌的后果 。 而且 , 这些跌落的碎石也会成为青藏高原新的屏障 。
而不仅是水力侵蚀的威胁 , 来自印度洋海面的季风 , 也是珠穆朗玛峰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 每年一到五月份 , 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状况就会发生反转 , 受高压控制的海洋气流开始占据上峰并且吹向陆地 。
强大的海洋风力袭过印度半岛到达喜马拉雅山脉 , “高处不胜寒”的珠穆朗玛峰被呼啸的西南季风侵扰 。 当然 , 风的力量要远比流水要潺弱很多 , 它不会轻易地卷走山地沙石 , 却可以在长年累月的不断作用下 , 松动山峰上的土质 , 进而造成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崩塌 。
望远山 , 层峦叠嶂 , 接天连地;看脚下 , 道阻且长 , 荆棘丛生 。
自古以来 , 中国人对于攀登高山的活动 , 就有着诗意与哲理共存的特殊理解 。 这是我们的浪漫情怀 , 更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尊重 。 尤其是叹为观止的珠穆朗玛峰 , 代表了传统观念里为人做事的崇高德行 , 以及很多附近民族的信仰图腾 。 如今的它 , 见证过奥林匹克圣火等诸多现代因素 ,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
【珠穆朗玛峰曾经崩塌过,崩塌前高度12000米,到底是怎么回事】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推荐阅读
- 喜马拉雅山“秘密”被曝光,内部另有玄机,竟隐藏“新世界”?
- “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启动
- 为什么不再强调“石油要枯竭了”?科学家:人类灭亡了,石油都无法采掘完!
- 把一只蚂蚁从珠穆朗玛峰扔下去,它的死法可能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