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文章图片


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文章图片


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文章图片


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文章图片


河国荣、易宇航 港剧鬼佬角色的演化


在香港无线的剧集里 , 经常会看到一两个西洋演员 , 他们饰演的角色一般是高级警司或外国使者 , 有时候是牧师、医生或企业高管 , 你可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 , 但绝对不会对他们感到陌生 。 虽然他们并非主角 , 但多年来参演或客串过无数剧集 , 形象深入人心 , 渐渐成了港剧观众“最熟悉的面孔” 。



河国荣——从接演角色看香港变迁
如果有一个“无线御用西洋演员熟悉度排行榜” , 57岁的河国荣肯定稳坐榜首 。 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河国荣在香港居住超过30年 , 他1989年迎娶香港圈外女友 , 跟香港人一样对港式奶茶情有独钟 , 在他金发碧眼的外表下 , 住着一个道道地地的“香港仔” 。 河国荣接受记者访问时全程讲粤语 , 并且说得非常流利 , 不见其人只闻其声 , 你会以为电话另一端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
河国荣早期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医科 , 在一名香港留学生的耳濡目染下爱上粤语歌曲 , 视张国荣为偶像的他取了“河国荣”的中文名 , 并开始学广东话 , 了解香港文化 。 1980年代 , 他独自离乡背井到香港追梦 , 机缘巧合下得知无线正招聘会讲粤语的洋人 , 结果试镜成功 , 1988年成为无线签下的首位非混血外籍合约艺人 , 从此开启30多年的演艺生涯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剧里的“阿Sir专业户” , 相信是许多观众对河国荣最深刻的印象 。 他笑说 , 没算演过几次警察 , 但拍过的剧集起码一两百部 , “我以前走在路上经常被叫‘何Sir’‘阿Sir’ ,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就比较少 。 ”
他在无线剧中的第一个角色是1988年《大茶园》里的巡捕房头目 , 隔年在《太平天国》中饰演西洋传教士 , 早期固定的角色不外乎警司、牧师或医生 , “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被贴标签其实是社会环境的因素 , 不是无线的问题 。 ”
虽然角色被标签化 , 但河国荣每一次都会以不同方式诠释 , 他忆起曾在一部剧中饰演迷信的洋警司 , “他的行为让同事觉得很不解 , 后来交代那是风水师傅对他的嘱咐 。 所以不是说演警司就不好 , 看剧本和导演是否给予演员空间 。 ”
西洋演员被贴上的一些标签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悄悄起了变化 , 河国荣指出 , 随着香港政府的高级职位和警局高官少了外籍人士 , 这些角色无须再找他们来演 , “看戏能知道社会不少事 , 世界一直在变 , 角色也会慢慢变 。 ”
易宇航——充当东西文化的桥梁



外形阳光俊朗的易宇航是无线新一代御用西洋演员 , 也是邵氏兄弟旗下艺人 。 他出生于德国慕尼黑 , 家族在当地经营耳鼻喉专科医院 , 祖父、父亲和姐姐都是医生 , 但他的心显然不在此处 。 一次旅行开启易宇航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 他开始学习中文、习武 , 2006年到香港念大学 , 毕业后留港发展演艺事业 , 2013年开始接拍无线剧 , 2020年凭剧集《降魔的2.0》中的大话魔“比利”人气急升 。
易宇航至今的剧作近30部 , 包括《智能爱人》《铁拳英雄》等 , 电影作品则有《拆弹专家》《追龙》等 。
被叫“鬼佬”
来自西方国家的外籍人士在香港通常被称为“鬼佬” , 这个称呼是否带有贬义 , 至今仍有争论 。       

河国荣向来喜欢被叫鬼佬 , 认为这是广东话文化的一部分 , 重要是对方的语气 , 跟字意无关 , 还说最好的朋友多年来都喊他“死鬼佬” 。 有些人因避忌改口称“外籍人士” , 但他觉得慎选其他字眼替代才是种族歧视的表现 , “如果你熟悉这里的文化和语言 , 人家怎么叫你都无所谓 。 ”
易宇航在意的同样是对方的态度和语气 , “我不介意被叫鬼佬 , 但如果在剧组觉得被歧视 , 我会挺身‘抗议’ , 请对方直接叫我的名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