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并不遥远,人类还能做什么?


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并不遥远,人类还能做什么?



尽管新冠病毒的弱化和疫苗接种 , 以及针对新冠感染的临床治疗已经使得人们对于新冠的流行不再恐慌 , 但距离结束这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仍道阻且长 。 新冠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长期影响 , 以往鉴来 , 如何从新冠大流行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 是为未来的危机做好准备的必然 。
实际上 , 从疫情角度 , 一个必须要提示的风险是 , 新冠疫情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 。 随着环境风险的加剧 , 人们随时有可能面临下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毒 。
新冠大流行并非完全的意外2003年 , 在战役般的生死考验后 , 人们终于送走了非典疫情 。 之后 , 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专家 , 都曾自豪地宣布 , 非典疫情不会再重演 。
然而 , 事实证明 , 正如人类历史上数次出现的大流行病一样 , SARS病毒只是人类所遇见的众多病毒之一 。 近年来 , 禽流感、猪流感、寨卡病毒、埃博拉等等病毒 , 不断突袭着人类社会 。 直到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 , 人们才深刻地意识到 , 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 , 人类在病毒面前 , 依然不堪一击 。
新冠病毒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毒 , 即起源于非人类动物 , 通过一个称为“中间宿主”的过程传播给人类 。 实际上 , 不论是SARS病毒、MERS病毒还是新冠病毒 , 虽然并非所有的人畜共患病都会发展为大流行病 , 但大多数大流行都是由人畜共患病引起的 , 它们已经成为人类世时代的特征 。
正如来自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John N. Nkengasong所说 , 目前的新冠大流行史无前例但却在意料之中 。 此前 , 哈佛大气候、健康和全球环境中心主任Aaron Bernstein也表示 , “冠状病毒大流行完全不意外 , 在这场疫情爆发前我们就知道 , 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新发传染病都是因病原体从野生生物外溢到人类身上造成的 。 ”
Aaron Bernstein认为 , 这种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 比如快速砍伐森林以及全球野生生物贸易 , “大自然里没有免费的午餐 , 我们与其他动物在同一个细菌池里游泳 。 如果我们把生命的结构拉伸得太长 , 某些东西就会从菌池中跳出来 , 落到我们身上 。 ”
当前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表示 , 新冠病毒这类新的病毒之所以会产生 , 正是因为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 这些研究人员共同开启了新的研究学科——“地球健康” , 专门研究人类健康与其他生物物种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 研究发现 ,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会增加大流行病的数量 。
正如戴维·奎曼在《溢出效应:动物感染与下一次大流行病》中所说:“在热带雨林和其他野生生物环境中 , 生活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 同时也隐藏着许多不知名的病毒 。 但是我们入侵了这些环境:我们砍伐树木 , 掠杀动物或者将其装入笼中 , 然后送往市场 。 我们破坏了生态系统 , 我们让病毒离开了其天然的宿主 。 这些病毒需要一个新的宿主 , 于是就找到了我们 。 ”
在一封致美国国会的信中 , 一个联合的野生生物和环保组织估计 , 动物源性疾病在过去50年中增加了三倍 。 自1970年以来 , 相对而言 , 土地用途的变化对自然产生了最大的负面影响 。 仅农业就占据了1/3以上的陆地面积 , 这也是最影响自然的经济活动 。
于是 , 集约化畜牧业和农业、外来动物的国际贸易 , 以及人类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日益频繁的侵犯 , 加上国际旅行网络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种种因素就扰乱了人类-动物-环境的界限 。 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被打破 , 为传染病从动物向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而人口的指数级增长和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使病原体更容易发生广泛扩散 , 也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
比如 , 携带新冠病毒的蝙蝠和穿山甲一旦被带离自然环境并进入城市 , 就相当于向人口密集的区域植入了一个野生动物疾病的集散中心 , 而这大大增加了动物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
下一场大流行并不遥远在快速的全球化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下 , 新冠疫情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 。 随着环境风险的加剧 , 人们随时有可能面临下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毒 。 今年2月 , 比尔盖茨曾公开表示 , 新冠病毒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已经“大幅降低” , 但另一场大流行的到来几乎可以说是肯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