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仔猪拉稀预防三个易发期 第一个易发期:常发生在出生后的3日龄左右,以拉黄色稀粪为主要病症,发病和死亡率高 。第二个易发期:为仔猪易发白痢期,10~20天的仔猪发病最多,稀便呈粘稠粥样,有难闻的腥臭味 。第三个易发期:断奶后2~10天内,仔猪下痢死亡的第三次高峰出现 。抓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给母猪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营养单一 。给母猪连喂2天母仔康,仔猪通过吸收母乳的抗菌止痢成份,达到抑菌止痢作用 。母仔康应 用了超微粉碎技术,彻底打破纤维细胞壁,使有效成份利用率大大提高,临床效果比普通散剂提高3~4成倍 。给仔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温暖干燥、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产前彻底消毒:对猪腹部、阴户及猪舍,用环得净或者健奇进行清洗消毒 。药物预防:仔猪出生第一天注射抗毒水种灵1毫升/头,三天后注射牲血宝或血日升1毫升/头,可有效预防黄白痢的发生 。发生拉稀后的治疗:轻微拉稀可单独使用双安口服液灌服,对较严重的拉稀,使用双安口服液的同时还需要用寒特或痢速康或止痢神肌注 。临床上常见一些顽固的拉稀,用针剂肌肉注射的方法往往效果不太好,这是因为用来治疗拉稀的针剂只能杀死病原菌,但被破坏的肠道内环境并未得到恢复,拉稀就会继续 。双安口服液是具有当代高科技含量的绿色兽药,能标本兼治,并侧重于增强抵抗力和促进肠道内环境恢复平衡 。所以,用针剂久治不愈的拉稀,用双安灌服能药到病除 。双安的灌服可采用注射器取掉针头后压住舌根部缓慢挤入,操作不当作容易误入气管,超量使用容易引起呕吐 。仔猪断奶后的拉稀:可采用在饲料中加痢菌净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防 。

其他网友观点

【大别山鹰】答疑: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仔猪下痢是由胃肠炎引起的疾病,胃肠炎疾病的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很大,是日常养猪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仔猪的胃肠炎疾病分病源性、条件性、营养性三大类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病源可以单独致病,当大量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一种病源也会与其他病源混合感染,如冠状病毒混合大肠杆菌和球虫;有时致病虽为种病源,都会造成两种不同症状的疾病,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病性下痢和病毒性下痢,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肠炎或流行性腹泻;有时沙门氏菌也会引起黄痢 。

猪舍条件太差,季节性温差变化太大,阴暗潮湿,太热,冷风袭击,饲养条件的应激,为致病创造了条件,也会造成仔猪腹泻或下痢;在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植物性蛋白含量太多,会造成仔猪胃肠损伤和吸收能力下降;母猪本身营养不佳,体况虚弱等,也会给仔猪造成腹泻和下痢,由此可见仔猪腹泻和下痢的病因很多,并且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预防仔猪胃肠炎的方法有:

1、搞好免疫接种和抗菌 。在母猪临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在坏孕母猪耳根部皮下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F41四价灭活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加母猪血清和初乳中抗大肠杆菌的抗体;在母猪产前30天,后海穴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4毫升,可有效防止仔猪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

2、母猪临产前5天至产后3一5天,每天给母猪喂止痢粉I5一20克(拌料喂给),可防止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繁殖产生毒性 。

3、母猪产仔后第3一7天,两次给母猪喂瞿麦,第一次500克,第二次250克,煎汁去渣,拌入饲料喂给,预防仔猪白痢效果可达到98.5% 。还可用胡椒50一100克,研成细末,在产前和产后喂给母猪,每天5克,可有效预防仔猪的白痢病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

其他网友观点

又遇到一道猪病问题,最近特别喜欢回答养猪相关问题,感觉这才是我的归属,答猪病信手拈来,下面我们直入主题,出生3日龄仔猪腹泻,该如何治疗?

其实说句实话,很多提问信息特别少,无法精准解答,就像我平时出去给农村养猪人讲课培训,“老师,我家猪发烧,你说是什么病?”这样的问题,我又该如何回答?能够引起出生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不仅仅是疾病,大家不要一发病就怀疑是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等,可以说养猪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饲养管理 。例如:

出生小猪受贼风容易腹泻,尤其是靠近门口和风口的产床小猪吃不饱或者吃得多,也容易腹泻母猪奶水不足、脂奶、奶水带毒等都会导致出生仔猪腹泻产房卫生环境差,湿度大或者温度低,也都会导致仔猪腹泻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像上面这些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几乎都跟疾病挂不上边,但是都是猪场产房非常常见的因素 。因此,猪场出现问题,猪场管理者首先应该细心观察猪场出现的饲养管理漏洞,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改正 。

其次,除了饲养管理,我们还要做好猪场兽医的本职工作,也就是疾病诊断 。这里也跟大家讲述一下,针对腹泻,如何使用排除法诊断,并出具相应的治疗方案 。

一、黄白痢等细菌性腹泻

出生三天仔猪就出现腹泻,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疾病可能就是仔猪黄白痢,90%以上的猪场都存在这个问题 。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由于是细菌性疾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比如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硫酸粘杆菌素等,由于无法采食,仔猪只能灌服或者肌肉注射 。

但是现在很多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因此使用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大家还可以选择一些中药制剂,比如穿心莲注射液、博落回注射液、杨树花口服液等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二、伪狂犬等一般病毒性腹泻

仔猪细菌性腹泻可以说占了绝大部分,如果使用上面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又排除了环境问题,那么很有可能是病毒性腹泻,只要仔猪死亡率不高,那大多数情况是由一般的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腹泻,这里不仅仅是伪狂犬,猪瘟、蓝耳都有可能引起 。当然不同病毒症状有所区别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伪狂犬:黄色油量腹泻,像鸡蛋黄一样,有的伴发有神经症状 。

猪瘟:出生仔猪黄色、白色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出生仔猪腹股沟淋巴结发青 。

蓝耳:出生仔猪弱仔,吃奶困难,后腿无力,7-15日龄顽固性黄白痢,死亡率低 。

对于一般病毒性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问题,根据症状判断疾病所属,然后通过调整疫苗免疫和加强母猪排毒保健,比如在产前21天开始使用板蓝根、金银花等抗病毒中药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三、流行性腹泻等严重病毒性腹泻

仔猪流行性腹泻可以单独拿出作为一类,如果抗生素使用无效,且病死率较高,那就可以怀疑是不是流行性腹泻,因为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7日龄以内小猪几乎全群死亡,因此比较好判断 。因为流行性腹泻威胁比较大,因此下面拿出大量篇幅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猪场如何防治流行性腹泻 。

1、仔猪口服补液盐:水中药物补液防止脱水酸中毒,另外添加补液盐、多维,氯化钾,或者购买现成的补液盐,因为仔猪多数死于脱水,因此补液很重要,能够减少仔猪死亡率 。

2、仔猪腹腔补液:补液方案为腹泻严重的仔猪,可以通过补液降低10%-15%的死亡率,具体配方为500毫升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毫升阿托品,适量碳酸氢钠,少量抗生素,每个小猪20毫升,升温 38到摄氏度,一天两次,注意抓猪应激 。

3、产房适当升温、降低湿度:适当升高几度,可以减少腹泻发病率,很多北方猪场是因为温度低而发病严重,可以增加产房灯泡数量,或者增加电热板数量,并且在圈舍内放置几袋生石灰,可以降低空气湿度 。

4、注意母猪群的营养:适当增加饲喂量,减少饥饿应激,并适当提高母猪免疫力 。

5、扑杀原则:扑杀7日龄以内所有出现呕吐、腹泻并脱水的仔猪,产房出现腹泻后,及时淘汰发病乳猪,7日龄内乳猪安乐死直接无害化处理 。

6、断奶原则 :爆发疫情的猪场,应及时处理产房仔猪,7-10日龄以上全部断奶,以粥料细心护理,到保育还能存活一大部分 。进行早期断奶,减少由于母猪奶水带毒造成腹泻不能停止,进行液体粥料饲喂,增加适口性好的粥料(粥料用温水+黄芪多糖+多维+阿莫西林) 。

7、母猪产后环境控制 :分娩栏母猪和乳猪饮20°以上温水,水进行加热和酸化剂处理,减少肠胃冷应激,增强小肠的上皮细胞增殖,提高绒毛长度 。冬季加强产房保温,适当提高产房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5度),能够有效降低冬季仔猪腹泻发生率,注意产床卫生,加强仔猪护理 。

8、产床内环境合理消毒:除了产房消毒,对于产床小环境也要注意,尤其是母猪乳房,是仔猪必须接触的,建议使用无刺激性中药消毒液,擦洗乳房,每天6次,减少通过乳房传给仔猪的病毒数量,同时减少母猪乳房炎发病率 。

9、商品疫苗与返饲 :到底是通过肌注疫苗免疫产生的IgG起口服返饲引起粘膜免疫产生的IgA起作用,我认为都有作用,但是返饲要注意生物安全和细节操作,还要通过检测确定病料中PEDV阳性和蓝耳、伪狂犬、猪瘟阴性 。

9、控制蓝耳稳定,定期使用驯蓝方案 。控制蓝耳病的发生,减少由于蓝耳不稳定,加大PED控制难度 。目前发现,很多猪场由于蓝耳不稳定,引起免疫力下降,免疫器官所损,造成猪场感染PED发病增加 。需要猪场在控制蓝耳病上花大力气控制,否则PED很难控制好 。

10、保健方案:在各种预防措施不理想的情况下,运用中医防控腹泻的思路,脾主运化,健脾除湿,需要减少母猪怀孕期间便秘,否则母猪产后奶水质量不好,乳猪腹泻增加 。针对母猪在产房排毒,需要提前在怀孕后期清热解毒,排毒体内湿毒,总的来说需要清热燥湿,健脾排毒 。


刚出生3天的仔猪下痢该如何治疗?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析的关于出生仔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控方法,总体一个思路,猪场出现问题,首先在饲养管理上找原因,其次再通过排除法,判断疾病的可能性,结合生物安全、饲养管理、药物和疫苗,逐步解决猪场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