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脱口而出 潮汕话磕磕巴巴


普通话脱口而出 潮汕话磕磕巴巴


现在的汕头孩子讲普通话比潮汕话还流利 , 很多意思的表达用普通话是脱口而出 , 一换成潮汕话就变得磕磕巴巴 。 这是当下很多汕头市民的感觉 。 在普通话已成为我市中小学学校用语的同时 , 不少家长也反映了孩子回家无法用潮汕话表达的情况 。 推广普通话20多年来 , 我市的推普工作已从原来的追求普及走向希望提高 , 但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潮汕方言 , 从而保护潮汕方言承载的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 , 已成为摆在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
“推普”20年成绩斐然
汕头保留着古老且独特的“唐音汉语”——闽南语系的潮汕方言 。 改革开放之前 , 汕头人以潮汕话为语言核心 , 普通话被称为“电影话” ,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 为做好推广普通话工作 , 自1978年起 , 我市分阶段进行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恢复、规范和提升 , 同时 , 利用地方立法权 , 于2001年通过了《关于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决定》 , 使之成为全国第一个关于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地方法规 , 把推广普通话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
据统计 , 从2007年全市开始推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 , 已有超过5万人次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 并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 。 截止2014年7月 , 全市已有3批次共52所学校通过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评估验收 。 42所学校获得了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 , 其中4所是省级示范学校;10所学校获得市级“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 其中2所是省级示范学校 。
新生代方言水平下降
但是 , 市语委办的相关调查显示 , 从我市20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情况看 , 推普工作的持续开展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 随着南北交往的频繁 , 主流媒体影响的扩大 , 以及推广普通话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 在汕头市的“80后”、“90后”这一代人中 , 出现了与“50后”、“60后”截然不同的情况 , 即普通话说得比潮汕话标准、流利 , 当用潮汕话无法准确表达时 , “80后”、“90后”往往采用普通话代替 。 这种情况 , 城区比乡镇更加明显 。 潮汕方言有日趋萎缩的倾向 。 用普通话朗读报纸文章 , 对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 但如果要求用潮汕方言来朗读 , 那么十个得有八个读得磕磕巴巴;许多年轻人讲潮汕话要不时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表达清楚……今年30岁、在我市某机关单位上班的小肖告诉记者 , 自己上小学的时候 , 普通话已开始推广 , 老师的教学、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多以普通话来进行 , 学校也鼓励学生们在家里多使用普通话和家长交流 ,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们的普通话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 随时随地能使用简单的普通话来表述 , 就连一些原本可以轻易用潮汕话表达的事情 , 大家也惯于用普通话说出来 。 一些语文教师也反映 , 现在学生除日常用语能用潮汕话来表达之外 , 其他词语如“贿赂”、“覆辙”、“腼腆”等都不懂得用书面对应的潮汕语来准确表述 。
【普通话脱口而出 潮汕话磕磕巴巴】新生代方言水平的下降如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 这让不少有识之士和家长忧心忡忡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许晓晖老师在市委机关幼儿园开展讲潮汕童谣的课题 , 在此过程中发现 , 潮汕话承载的一些潮汕文化、潮汕民俗、生活习惯甚至用具 , 在现今社会中已慢慢消失 , 孩子们学会后却难以在现实中应用 , 这也是摆在语言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和困惑 。
“推普”同时勿忘乡音
新乡小学校长王恩生说 , 作为位于西区的学校 , 除了本地的学生外 , 学校还有很多来自外省籍的学生 , 为了推广普通话 , 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 , 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 一年级学生要通过拼音笔试、口试等 , 学校还建立了童星电视台 , 让学生有应用普通话的舞台 。 但是 ,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 , 让孩子讲好潮汕话、运用潮汕话这个工具仍然不可忽视 。 龙湖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郑列勤说 , 潮汕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成分 , 是潮汕文化的载体 , 常说“海外一个潮汕、海内一个潮汕” , 说潮汕话是潮汕人的特色 , 也是联系海内海外潮汕人最有力的情感纽带 , 而现在青少年潮汕话也讲不流利了 , 这种现象堪忧 , 应该引起重视 , 要通过开展潮汕文化的课题研究 , 在青少年中推广潮汕话表演、读潮汕歌册活动 , 引起大家对保护潮汕方言的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