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明星走私的新型毒品,伪装成迷你贴纸,正在围猎下一个好奇的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些日子 , 成名于《乐队的夏天》的“福寿禄乐队”登上了热搜 , 这次可不是她们出了什么优秀的作品 , 而是成员之一的杜雪儿因为走私毒品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 在很多人还没搞清楚这个乐队到底如何成名的时候 , “毒品”的字眼已经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
提到毒品我们很容易想到冰毒这种传统的毒品 , 但细细的阅读判决书后发现两个问题:这个杜雪儿走私的毒品是一种很少听说过的被列为第三类毒品的“LSD” , 通过伪装成迷你邮票进行贩卖 , 其次是通过某知名网络平台联系到买家的 。
在过去 , 提起走私毒品我们可能很容易想到全副武装的“金三角”贩毒集团 , 隐藏在各种物品甚至身体中运毒 , 就连交易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躲在暗处 , 很少有人想到 , 毒品发展到今天 , 会成为以邮票打小的贴纸为载体 , 贴在皮肤上就能发挥药效 , 甚至可以再网络平台上明目张胆的等待买家“上门” , 而这些特点均在说明 , 新型毒品可能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 它们正在以我们习惯的方式围猎下一个好奇者 。
作为以冰毒为代表的传统毒品 , 摄入毒品的方式大多为吸入、吞食、注射 , 而贴在皮肤上就能吸收的新型毒品 , 很难让人对其危害性产生警惕 , 皮肤渗入的药量能达到多少?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后果?这些问题并没有太多人知晓 。
事实上 , “LSD”虽然被称为新型毒品 , 但这种毒品却不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东西 。 我们知道冰毒是在1919年被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合成出来 , 在冰毒诞生不久的1938年 , 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意外从麦角真菌中提炼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到LSD , 全称麦角酸二乙胺 。
作为精神类药物的药剂师 , 艾伯特首次发现LSD时并没有太重视这个新物质 , 直到在1943年的一天无意中手背上沾上了一些LSD粉末 , 他开始进入迷幻状态 , 直到大约两个小时以后才恢复正常 。
三天后 , 艾伯特有意的服用了极少量(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微克)的LSD想试试它的致幻强度 , 结果30分钟后进入迷幻状态 , 兴奋的他无心工作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 , 直到医生到来才缓解了他的情绪 , 此时的他已经“飞”了近10个小时 。
按质量而言 , LSD无疑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烈的精神药品之一 , 它的摄入剂量通常以微克为单位 , 而传统的毒品或者致幻剂都以毫克为单位 , 因此LSD可以借助任何微小的载体实现它的传播 。
按效果而言 , 上世纪60年代LSD成为数百万追求自我解放的欧美青年“行乐妙药” , 融入了美国流行文化和嬉皮士运动中 , 而一些以《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为代表的作家、画家、音乐家也声称从LSD中找到了灵感 , LSD让他们的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 , 周围的世界也变得光怪陆离 。
然而这些服用LSD的欧美青年 , 很快为他们的“及时行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LSD和其他精神类药物一样会破坏神经中枢 , 之后极易出现运动失调 , 步履蹒跚 , 抽搐甚至是瘫痪之类的副作用 , 精神也会在幻觉与真实之间走向崩溃 , 在LSD泛滥的年代 , 自残、攻击随处可见 , 美国政府不得已在1966年将LSD列入《管制物质法案》中 , 进行严加管控 。
可怕的是 , 对LSD的全面禁止并没有让这种新型毒品得到控制 , 贩毒者反而利用其低剂量高药效的特性 , 将其与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相结合 , 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轻松瞒天过海 , 上文中提到的贴纸就是一种经典的毒品载体 , 只需指甲盖大小的贴纸 , 贴在皮肤上就能进入迷幻状态 。
推荐阅读
- 五一期间,朋友请客自带茅台,服务员主动开酒,结果被“掉包”?
- 云南夫妻“一夜暴富”,引起警方高度警惕,蹲守3个月后逮捕全家
- 她30岁时被情人骗去贩毒,2年后被抓判死刑,临死时吓晕在刑场
- 张曼如:广州最年轻女老板,23岁坐拥78亿资产,她如今怎么样了?
- 拍裸照!车震!一女子因不同意与男子保持情人关系被强奸!
- 南美洲一个国家被强制一夫多妻,女人出去赚钱,男人在家带娃
- 东西方对待毒品、毒贩的区别
- 真敢说,现在很多网友已经开始怀疑泽连斯基吸毒了,依据是下面这个视频
- 福禄寿队员走私毒品被判刑,最后露面表情阴翳,队友隐瞒信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