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人类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 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 而这些实验中 , 许多最理想的实验对象是人类 , 因为这些实验的对象 , 本身就是针对人类本身的 。
但是既然是实验 , 其本身就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 为了人类的安全和一些伦理性的问题 , 实验过程人类就不能参与 , 而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比价高的灵长类动物 , 就代表人类完成实验 。
这些实验的过程 , 可能有些残酷 , 也可能有些不人道 ,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 这些实验对人类来说非常的重要 , 甚至是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
而在这些实验中 , 最残酷 , 也是对人类帮助最大的实验 , 就是恒河猴实验了 。
在上世纪上半叶的时候 , 人类对幼儿的教育方式 , 大多以冷酷教育为主 , 其目的就是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 并且增强幼儿的独立能力 。
并且这种观念到现在还影响了一大批人类 ,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 , 一个动物学家哈里·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 , 才发现这种冷酷教育对幼儿的伤害有多大 , 这种教育方式简直是让无数的婴儿处于危险的边缘 。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 当恒河猴诞生不久后 , 就被哈洛和其同事放到一个单独的笼子中喂养 , 这个笼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特殊的是笼子里面的装置 。
这个笼子中 , 摆放了两个装置 , 一个是用铁丝制作在胸前放置了一个奶瓶的仿生母猴 , 这个奶瓶中会24小时的提供奶水 。 另外一个没有什么特殊 , 就是用绒布做成的仿生母猴 。
两个仿生猴除了身体部分不同外 , 头部都是仿照母猴做得惟妙惟肖的 , 并且为了减少两者在体温长的差距 , 哈洛还特意加装了温感装置 , 让两者的温度尽量相同 。
从这两个装置中 , 可以看出 , 哈洛是把母猴身上的一些特性 , 分别代表了母亲给的食物 , 还有就是母亲的部分关爱 , 也就是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 。
如果按照冷酷教育的思维 , 那么在提供给小猴子足够食物的情况下 , 对其不理不睬 , 让其脱离母亲 , 单独成长 , 减少其依赖性 , 独立自强 , 那么这个小猴子长大后一定会十分的优异 。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 , 小猴子为了生存 , 表现出对铁丝妈妈有少许的依赖 , 在熟悉了整个环境后 , 它就马上投入到绒布妈妈的怀抱 。
并且在此后的时间里 , 它都紧紧的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抱中 , 一刻也不离开 , 只有在他肚子饿的时候 , 才短暂的离开绒布妈妈的怀抱 , 在吃饱肚子后 , 又立马的返回 。
就好像慢了一步 , 那个绒布妈妈就会永远离开它 , 事实上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 哈洛也一度让绒布妈妈离开过小猴子的身边 。
当实验的过程中 , 哈洛会想尽办法折磨小猴子 , 以便观察小猴子的反应 , 他会在小猴子玩耍的时候 , 突然放出一个带有刺耳声音 , 面相吓人的恐怖玩具 。
当小猴子看到这个玩具的时候 , 会受到惊吓 , 发出吱吱的叫声 , 并且马上逃到绒布妈妈的怀中 , 就像是一个受到惊吓的小孩 , 要在妈妈的怀抱中寻找安全感 。
而当这个恐怖玩具进一步靠近的时候 , 小猴子此时忘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 , 反而激起反抗意识 , 它会朝着恐怖玩具 , 龇牙咧嘴地恐吓它 , 以保护怀中的绒布妈妈 。
这一幕就像小孩觉得妈妈受到危险的时候 , 想用他稚嫩的双手保护妈妈一样 。
你以为这就完了 , 还没有 , 哈洛尝试着拿走绒布妈妈 , 只留下铁丝妈妈 , 然后释放出令小猴子害怕的恐怖玩具 , 看小猴子是否会寻找铁丝妈妈寻求帮助 。
推荐阅读
- 声音治愈身体的原理,祝由科新解,频率的奥秘
- 肝癌研究成果登《细胞》顶刊背后,厦大的相关技术研究有何特征?
- 太阳是无意的
- 美国研究表明,用恒河猴细胞代替精子,或可治愈男性不育
- 宇宙中的普遍联系与浪漫主义
- 科学家 吃得越饱,走得越早?美科学家:每天保持20小时饥饿,延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