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文化有道理吗?

此题我看了几友的回答,尽管大致差不多,但大意有所欠缺 。

今不作深述,用以补充吧 。

菜不摆三者,它也不是谐音散的意思,也不是圆展的意思,也不是不全的意思 。而它体现的是阴与阳的意识概念,即人间与鬼神的区别 。

在古代,人间桌子都是方的,形容四方与四象(季)之意,而方桌的含义犹如是一人,有立足之本,是用以顶天立地之象的 。天圆地方,只有方形物体才能托顶圆物 。而菜,形容酒席与饮食生活的体现 。人类用餐是顺乎阴阳与四时时序的,所以上菜必双不可单,一般为二,四,六,八,十二,十六,十八,二十四数 。中间所空缺的单双数皆不可用,如九,十,十九,二十等 。因九是尽数,0是绝数,所以十和二十为绝数不可用 。这是人间用菜的吉阳之现 。而三盘菜者,虽属阳性,但为阴间所为,它同酒杯同相,人间用四,神间用三 。凡上香上供盘祈福,祈愿,祭祀,还愿等,均为三盘和七盘,酒杯相同 。尚若酒席上或家庭待客上,你若上菜三盘,是对客人的辱骂与咒怨,只要是懂家,一看便会生气且不会入席,甚或闹事 。

筷不成五者,是说筷子长短要一致,不但长短要一致,摆放也要一致,不可参差不齐,形成三长两短的棺才之象 。三长两短也是咒骂人的体现,形容你快死了之意 。这样暗含辱骂现象,酒席上也是会闹矛盾的 。

而席不成六 。并不是缺七亡八之意 。而是一种绝席之象 。

古今满席必坐八人,以适应四方阴阳之象,每方坐二人,分上下,形容一阴一阳,阴阳和合才能相生 。而八人是圆满之象,一桌八人,正位二人,上首二人,下首二人此六人全为客人 。而正位的对面(外)则为陪坐,即主人的陪客之坐位 。若一桌坐六人,说明无陪客,无人为客人敬酒倒茶,无人送饭问寒暧,等于是无人招待的一桌酒席 。说明主人没拿您六人当人看待,不管不问,没陪客招乎,酒饭何以下肚?所以这是一个死桌,绝桌也,不值得人尊敬的一桌 。你就无脸再坐下去了 。所以说六人不成席即此也 。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迷信或巧合 。“三”字,传说古代某战场夜防守时不守纪律吸烟、一位战给战友点火被敌方发现火点向火点谢击冈好第三支烟者被100环击中,古代五鬼六害传说,所以在生中忌不吉利字语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礼仪是非常讲究的,大到国家祭祀的礼仪,小到家庭的餐桌礼仪都需要遵守 。由于古代处于封建制度,人们对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都具有一种敬畏之心,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和家训都是不可打破的 。所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在中国古代的确非常的重要 。

“菜不摆三”指的就是平常的餐桌上不能只摆三个菜 。因为“三”这个字的谐音是“散”,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作为一个家庭来说,妻离子散或者家庭成员的分散都是家人们不想要看到的 。因此不摆三个菜是为了一个好的寓意,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许多关于谐音而作为禁忌的事情 。

“筷不成五”就是筷子要成双成对,同时也要长短相同 。否则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同时中国古代对筷子还有非常多的讲究,筷子也是中国的一种文明的象征,所以“筷不成五”也是必须遵守的 。“席不成六”就是一桌宴席中不能只坐六个人,否则就像王八头、王八脚、和王八尾 。

【常说“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古人的餐桌文化有道理吗?】虽说这些规矩在如今看起来并不是非常的重要,但是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为了表现出带人接客的礼貌问题和对规矩的遵守,其实这些东西还是有比较这么讲究的 。就像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被我们拾起,就是因为它包含着许多我们从前的文明象征,是不可磨灭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