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警校生眼中的“警务实战”!


一名警校生眼中的“警务实战”!


在这里遇到了很多拥有丰富一线实战经验 , 对警务实战理论研究及实践有着独特见解的同袍 。
两年以来 , 在我的警体老师——曾荣获“公安部全能警务实战教官”称号的赵华教官的亲身影响下 , 我开始接触并不断深入到警务实战中 。
经过两年时间的亲身接触 , 以及部分一线执法现场的亲身体会 , 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和浅薄见解 。 很久没有写过长文章了 , 借此机会和诸位同袍一起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警务实战” 。
在传统观念中 , “警务实战”大多情况下所代表的仅是对于警察执法专业技能的培训性训练 。
然而 , 执法技能的培训性训练往往存在着天然的两个前提:理想的执法环境(无围观者并拥有合适的配手)以及齐全的警务装备 。
简而言之:即训练过程相较一线实战来说 , 更多地处于一个理想化的境况 。
在这个理想化的框架下 , 允许受训人员按照标准流程去进行处置、抓捕、制服;给予受训人员充足的思考应对时间;受训人员配备齐全的单警装备 , 并无需考虑武力层次升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使用持续伤害性警械(例如警用喷雾)的后续处理环节 。
最重要的是受训人员往往不自觉地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即使环节出错 , 即使反应时间过长 , 即使技能不精熟也没有关系 , 我不会有危险 , 这只是一次训练而已 。 ”
而正是这样的心理暗示导致广大受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动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 而忽略了自身对于实战意识的培养 。
古代山水意境画曾强调“意在笔先” , 而对于警务实战研训活动来说 , 这一法则同等适用 。 相较于训练环境 , 实战环境充斥着更多的突发性、复杂性、危险性、不确定性 。
而实战情况的复杂也决定了民警在一线执法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充分地使用警务实战技能 , 同时为了避免影响扩大 , 有时不愿也不能充分使用警械对现场事态进行处理 。
例如此前发生的执勤交警对老人使用辣椒水事件 , 事件中执勤交警对正在实施冲撞的老人进行警告无效后 , 使用辣椒水将老人制服 。
本是一起寻常的治安案件 , 但网友对这位交警骂声一片 , 纷纷指责其“对这样年纪的老人过度使用武力” 。
然而若是实战意识充足 , 事前做好完整的风险评估 , 考虑使用喷雾 , 还是徒手进行制服 , 抑或是在事后及时对老人进行冲洗处理 。 我想 , 大概社会影响会小很多 。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 公安部要求全国民警要习惯于在镜头下执法 , 这项要求在给予了群众充足监督权的同时 , 也提出了对于警察实战意识培养的要求 。 将每次训练当成实战 , 将每次实战看作训练 , 视练为战 , 以战促练 。
若将警察一线执法的成功归结于三个因素:实战意识、装备水平和个人警务技能应用程度 。
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战意识的培养 。
很简单 , 对于一个警察来说 , 如果都没有想着去如何制服、控制嫌疑人 , 没有足够的实战意识去促使他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 那么即使这个警察是世界搏击冠军 , 拥有着最先进的警用装备也是于事无补 。
结合我国公安民警的工作安全程度 , 我认为 , 实战意识的第一准则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 最大程度完成任务 。 警务格斗技能中的控制安全距离以及大部分的推击技都是为保证民警自身安全的目的所服务的 。
当然 , 连贯的劝阻、警告、控制是最为规范的执法程序 , 也是警务实战训练中的技能训练重点 。
但在一线实战中 , 现场态势不会一成不变 , 若没有充足的实战意识来对现场态势进行评估 , 鲁莽的执法行为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对现场态势的错误估计 , 往往也会使事件升级 。
而对现场态势的评估是整个执法过程的行动基点 , 这一基点选择正确与否则取决于实战意识的素养高低 。
“使用推击 , 和嫌疑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 思考下一步该如何控制局面或完成制服、选择最优最先最有效率的方案 。 ”这一执法思路的前提是执行人有意识地去进行评估 , 将所学技能能够与现场情况充分结合 , 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执行人拥有充分的实战意识观念 。
我们常说:视练为战 , 以战促练 。
随时紧跟社会现实 , 不断对警务实战训练方式进行改革 , 才可使公安队伍永葆战斗力 , 才能铸就新时代的公安铁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