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 , 这是我国农民总结的气象谚语 ,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过 , 2020-2021年 , 却是正值拉尼娜现象年 , 我国冬天大概率要比往年寒冷 。
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1、所谓“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 , 其实说的就是暖冬现象 , 比正常年份反常 , 霜降后天气还暖和 , 迟迟不见打霜 , 立冬后才下霜 , 这样的天气对于冬小麦播种不利 。
【“先冬后霜,来年大荒”!明年年景好不好?】

文章插图
2、暖冬意味因为冬天来的晚 , 冬天时间短 , 病虫害被冬天的自然冻杀时间短了 , 所以相对来说 , 次年病虫害会比较厉害 , 影响到庄稼的生长、收成 , 这样说年会是个不好的年景 , 地里的庄稼严重歉收 , 庄户人家很有可能会闹饥荒 。
3、相反的 , “先霜后冬 , 来年大丰” , 说的是霜降后天气迅速冷下来 , 早上就能看见地上有霜的话 , 那么病虫害被自然冻杀的效果会好 , 那么来年正常来说会是个不错的年景 , 地里的庄稼生长、收成会丰收 。

文章插图
2021年有点不同 , 因为拉尼娜现象
1、2020-2021年 , 是“拉尼娜现象”年 , 中国以往遇到这样的年景 , 冬天相对比往年要冷 , 比如上次这样的年景是2008年 , 冬天出现了大范围寒冬 。

文章插图
2、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 , 拉尼娜会维持到2020-2021年冬季末的概率高达85% , 它目前并没有达到顶峰 , 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一次中等到偏强的较强拉尼娜 。

文章插图
3、今天入秋以来 , 我国四川、陕西、山西已经下了第一雪 , 普遍感觉今年冷得比往年早 , 明天的年景 , 大丰可能受异常天气影响的可能性更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
欢迎关注@情感悟道馆 , 每天分享情感智慧 。
其他网友观点看到问题中提到的这句老话“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就让我立马想到了我爷爷说的一句话叫“牛马年 , 广种田”那么这句话也就是说在来年的庄稼一定是个好收成 , 因为明年也就是2021年的时候就是牛年 , 当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说法 , 但是无论是哪一句老话都是经过当时老辈人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的 , 因此对于问题中提到的我个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 但是今天我就结合农村的生活来进行讲解分析 。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今年也就是2020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 我刚看了一下我们家的万年历 , 今年是先霜降后立冬的节气 , 因为今年的霜降在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当天 , 而今年的立冬是在阳历十一月七日当天 , 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今年虽然有说是非常寒冷的天气 。

文章插图
但是如果要是根据这句老话来看的话 , 那么对于我们的庄稼是没有影响的 , 毕竟刚才咱们刚才也说了同样的一句俗语“牛马年 , 广种田”就是和问题中提到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 那么至于为什么会说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的主要原因 。

文章插图
就是因为在立冬以后天气就会越来越冷 , 本身这个时候田里的庄稼比如说像麦苗 , 蒜苗等都处在一个幼苗阶段 , 那么也就是说正是一个成长的初期 , 这个时候已经很冷了但是如果再下霜的话 , 就会造成这些田里的农作物受到冻伤的现象 。

文章插图
从而影响了庄稼的初期生长 , 以至于后期会导致一定的减产现象 , 毕竟幼苗在初期阶段的正常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 总而言之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 因此根据这句话所描述的意思 , 再加上今年是先霜降后立冬的节气 , 由此可以判断明年是一个丰收年 。
其他网友观点说到年景 , 许多人还记得年初疫情之时 , 众人热议庚子年的年景 , 历数了包括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等的特殊年份 , 加之今年为罕见的双春年 , 大家对年景的争议格外火热 。如今 , 一年的征程走了大半 , 虽然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自然灾害 , 但总能逢凶化吉 , 不仅控制了疫情 , 收获了丰收 , 2020年也成为奋斗进取、收获多的一年 。
所以 , 在如今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发达 , 在世界舞台崛起的大背景下 , 我们的年景只会是越来越好 , 这个毋庸置疑 。不过 , 对于农村中流传着的“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的俗语 , 我们还是由此可窥探出未来自然气候的变化 , 作为指导农事的借鉴 。

文章插图
“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句农村俗语 , 首先是与几天后到来的霜降节气有关 。说到霜降 , 许多人会想到降霜 , 实际上 , 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霜降标志着气温降低 , 与降霜不降霜没啥联系 。但是降霜时间的早晚 , 却能影响到天气变化 , 进而影响农村的农业生产 。
霜降节一般在10月26号前后 , 这个季节标志着气候已经进入深秋 , 过完霜降就即将迎来寒冷的冬季 。季节嬗变 , 讲究顺应 。该冷时就要冷 , 该热时即要热 , 要符合自然规律 。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会出现异常 , 由此带来不好的后果 。比如 , 先冬后霜 , 该冷的时候 , 地温却不降低 , 便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
首先 , 地温高 , 水分蒸发大 , 容易形成旱情 , 对北方的农作物生长不利;其次 , 暖冬有利于病虫害和细菌越冬 , 容易造成疫情和病虫害泛滥 , 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活;另外 , 暖冬往往造成来年春天的倒春寒 , 严重影响来年的收成 , 造成减产和土地荒芜 。

文章插图
那么 , “先冬后霜 , 来年大荒”有无道理呢?
通过对天气状况的观察 , 推断出未来的自然条件 , 预测来年的收成 , 这是农村俗语产生的原理及原因 , 虽然比不上科学的气象预报准确 , 但毕竟包含朴素的科学;虽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 , 但毕竟是经验的累积 , 对农事和生活有这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所以 , 对待源远流长的农村俗语 , 我们要辩证地继承 , 吸取其中的精华 , 抛弃沾染的历史尘埃 。

文章插图
总之 , 虽然俗语预测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 , 但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和种植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 , 已不再靠天吃饭 。在应对自然灾害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和手段 , 比如 , 在抗旱的方式有现代化的灌溉模式 , 在抗霜方面有先进的手段支撑 , 比如熏烟、灌水、延迟花期和选择是适宜品种等 , 足以抗击灾害的侵袭 , 而取得胜利 。
朋友们 , 您对2021年是荒年的说法怎么看?您觉得今年的冬天是暖冬吗?欢迎朋友们留言评论 , 我们一起热切交流!
推荐阅读
- 农村老话说:“想不生病,肚里常空”是什么意思?
- 俗话说“二月里上坟花开败,三月里上坟花不开”,这个是为什么呢?
- 农村说“男人易笑必痴,女人易笑必贱”是什么意思?
- “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什么意思?和“才”的区别是什么?
-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 俗语:“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为什么要这么说?
- 农村老话“六十不借债,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门”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 俗语中曾说“有没有倒春寒,正月初十有预兆”,倒春寒和正月初十有什么关系?
- 古人说的“待字闺中”是什么意思?
- “急急如律令”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