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到底属于谁?评《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简·雅各布斯在出版《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后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式人物 。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地夸大主角功绩 ,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尊重并挑明了那些批评与反对的声音 。本文为该书书评 。
1961年 , 简·雅各布斯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从此改变了世人对城市及城市生活的看法 。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 , 借此告诉大家 , 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
自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出版之后 , 简·雅各布斯就被当成城市文明的“教母”而逐渐被“神格化” , 她关于城市多样性的主张被反复讨论 , 甚至有了一丝政治正确或者至少学术正确的意味 。不同于一般传记习惯性地夸大主角功绩 ,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以下简称《守卫生活》)尊重并挑明了那些批评与反对的声音 , 并指出了简·雅各布斯和规划学术界关于城市问题的矛盾点:在1950年代的美国 , 到底是选择阳光明亮、空气清新、绿地广阔的郊区生活 , 还是选择喧嚣惊奇、丰富混乱、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这个矛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城市到底属于谁?
撰文|徐腾(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
文章图片
《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 , 作者:[美]罗伯特·卡尼格尔 , 译者:林心如 , 版本: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集团 2022年1月 。
矛盾与迷失:有了新的房子 , 却失去了生活
提及对现代性的反思 , 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是个经典的案例 。现代化的基础是机器化大生产 , 其本意是要解放人类生产力 , 但是影片中的工人在流水线生产模式下 , 不但没有被解放 , 反而是被机器奴役了 。资本主义以机器的节奏控制社会 , 个人只能服从并做出牺牲 , 要工作就没生活 , 想生活就没工作 , 这是现代性的典型特征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到底属于谁?评《守卫生活:简·雅各布斯传》】我们的城市空间也经常遭遇这样的矛盾和迷失 。20世纪上半叶 , 纽约东哈莱姆区计划营建一个5万人的新住宅区 , 代价是要拆掉1000间商店 。城市专家简·雅各布斯为此十分感念 , 她说:“一间超市足以取代邻里的三十家熟食店、水果摊、杂货店和肉铺……但是它无法取代三十个商店老板 , 甚至连一个也难以取代 。”人们有了新的房子 , 却也一样地失去了生活 。
《摩登时代》上映于1936年2月25日 , 那一年简·雅各布斯正好20岁 , 刚迁居到纽约还不到两年 , 在接下来的32年里 , 简·雅各布斯一直生活在这里 。她完整地经历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二战妇女职业解放和战后城市更新 , 也即现代主义在美国兴起的整个过程 。1955年初 , 简·雅各布斯正担任《建筑论坛》的编辑 , 在随着规划师埃德蒙·培根参观完费城更新改造的成果之后 , 她深刻意识到 , 现代主义大刀阔斧地建构出的戏剧性场面和壮丽景观 , 都只属于狭隘的美学范畴 。犹如机器对个人生活的摧毁一样 , 当时盛行的现代城市规划思路 , 将很多杂乱但充满活力的城市片区定义为无可救药的贫民窟 , 进而将它们整体清除 。但是新的街区并没有在牺牲旧事物之后获益 , 反而是失去了城市最重要的东西——活力 。
文章图片
电影《摩登时代》剧照 。
1956年 , 她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第一次完整阐述了自己从“人性尺度”出发所总结的现代都市运作法则 , 这次演讲给学术界带来极大的震撼 , 并让她有机会将自己的思想集合成专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她在书中深情描绘了纽约哈德逊街上邻里小商店主人们充满人情味的“人行道芭蕾” , 借此告诉大家 , 这才是城市生活应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面世之后 , 简·雅各布斯迅速成为了城市领域最负盛名的意见领袖 。
人们崇拜简·雅各布斯不畏强权的勇气和充满智识的言谈 , 渐渐地 , 她成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 , 更像是城市规划专业必须记住的词条 。而真实的简·雅各布斯并不具备任何令人引以为傲、足以提高公众声望的表面优势 , 她不漂亮 , 也不爱打扮 , 45岁之前都没有获得任何重大的公众肯定 , 为何会有这么多人为她着迷?
推荐阅读
- 夷陵之战|夷陵之战1800周年:千万不要歧视你的对手
- 国印|象征人民政权的新中国第一枚“国印”
- 曹操|曹操心爱的“头号军师”郭奉孝,是被谁神化的?
- 米尔斯|遗憾的是,我们的想象力一如既往稀缺
- 中国|“稍息”一会儿:他用镜头捕捉到了中国式的诗意
- 考古|埃及塞加拉新发现5座距今4000余年的墓葬
- 日本|日本撤侨官员自杀并非谢罪 “切腹自杀”传统是如何演变的?
- 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如何全盘崩溃的?
- 考古|387件(套)文物亮相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 徐志摩|徐志摩的北上求学路丨京华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