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类丹毒医案

类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侵入人体皮肤伤口后引起的如丹毒样的皮肤损害 。本病好发于手指或手掌部,以初起呈紫红色斑块,而后向四周缓慢扩散,中心渐退为其特征,因其症状类似丹毒,故名 。
本病多见于从事屠宰业、水产品业及食品加工业的工作者及家庭主妇 。发病前多有外伤史,接触肉类、鱼类史损害多局限,皮损初起为红斑,以后扩大为暗紫色斑块,水肿性境界清,不化脓,不破溃,偶可发生水疱,轻度痒感 。临床医生往往按皮肤外伤感染进行普通处理,口服抗生素或中成药治疗,疗效不尽人意 。
中医学无相似病名,教科书中亦未作系统介绍,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有关“伤水疮”的描述“误被竹木签破皮肤,又因生水洗之,溃而疼痛,或鱼刺诸骨刺伤…与类丹毒颇为相似 。究其病源,乃因猪骨或鱼刺刺伤皮肤,或指头皮肤破损后受鱼虾蓄毒所致,邪毒稽留皮肤郁而化热,毒热不得外泄而发为本病 。治疗宜清热解毒为主 。
【临床应用】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类丹毒医案】汤氏病案观察:23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例,女18例,以家庭妇女为多见;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生鱼刺刺伤10例,龙虾夹伤7例,洗生牛奶瓶口划伤5例,不明原因1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1个月 。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方药:黄连6g,黄芩10g,黄柏12g,栀子10g 。随症加味:热痛甚加连翘20g,生石膏(先煎)20g,七叶一枝花10g;斑块赤甚加赤芍药10g,丹皮10g,大青叶15g;便结黄加生大黄10g,蒲公英20g,土茯苓10g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2次服用,内服药第3煎药汁外洗或浸泡患处,每次15min 。配合外用青敷膏(大黄、姜黄、黄柏各150g,白及180g,白芷、赤芍药、天花粉、青黛各10g,共研细末,蜂蜜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1次,痊愈18例显效4例,无效1例 。
按: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通泻三焦之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黄芩具有杀菌抑菌作用,黄连在低浓度下即可破坏细菌超微结构,减少细菌生成,增强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黄芪可促进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栀子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为抗感染之良方 。
【病案举例】
李某,女,56岁,家庭妇女 。1999年8月2日初诊 。右手示指桡侧可见4cm×2cm的红色斑块,扪之灼热,压之褪色,与四周境界尚清,延及手指根部 。询问病史,患者发病前1日曾被龙虾螯夹伤右手示指尖部,当时未引起重视 。2日后局部红热疼痛,在某卫生所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后有所好转 。1周前右手示指又见红热疼痛,斑块隐现,再服复方新诺明治疗少效,且斑片有扩大之势,故来本院就诊 。刻诊:患处红热疼痛,以夜间为甚,难于安寐,活动受限,伴便结溲黄,无明显寒热,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邪毒外侵肌肤,蓄热不得外泄 。拟黄连解毒汤加味,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分2次服用,内服药第3煎药汁外洗或浸泡患处,每次15min,配合外敷青敷膏 。治疗3日后复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斑块缩小至2cm×1cm大小,疼痛减轻夜寐转安,仍以原法调治,原方去生石膏20g,加赤芍药10g,再进3剂 。外用同前 。15日后痊愈
按:类丹毒之发病,除鱼虾蓄毒稽留之外,尚多湿毒夹杂为患,因湿性黏滞不爽,故易生缠绵反复之变 。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诸药合用,共奏凉血解毒祛湿之功 。青敷膏系清马培之验方,乃治疗外科阳证疮疡初期之良药,配合使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类丹毒多与职业因素有关,故防护显得特别重要,从事相关工作时,应谨慎操作防止外伤,一旦皮肤破损,最好能适当扩创或尽量挤出“恶血”,并用碘伏消毒,皮损未愈之前,最好不再从事水中作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