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糖尿病医案、配方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 。消渴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久之必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阴阳失衡,这为瘀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阴虚亏损:阴津亏少,津伤则血少,致营血不足,脉道不能充盈,血行艰涩,停而为瘀或阴虚火旺,灼伤阴津,血液浓炼,黏滞不畅而致瘀;燥热旺盛:燥热易伤津耗气,使气血亏少,血液在脉络中运行无力,而滞于脏腑经络则为瘀血 。正如周学海《读医随笔·卷三》云:“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瘀滞”;痰湿壅盛: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病人,胖人多痰湿,痰湿壅盛,留滞血脉,阻滞气机,血行不畅而成血瘀,即痰瘀多同病 。《素问·奇病论》
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气虚: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若正气耗伤,气虚无力鼓动血液在脉络中运行,血流不畅或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而为瘀;情志所伤:情志最易伤肝,而致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运血不畅而致瘀血 。如《灵枢·五变篇》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久病络:消渴病日久,五脏虚损,耗气伤津,血流不畅或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虚则寒,寒则血凝或脾虚痰湿,阻滞脉络,血行不畅而成血瘀 。现代研究证实,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微循环障碍、血流缓慢、微血管出血、渗出,全血黏度、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管基底膜增厚等,能够体现中医“瘀血”实质的病理改变 。
【临床应用】
管仕伟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12g,茯苓20g,白芍15g,赤芍15g,牡丹皮12g,桃仁12g,怀牛膝30g,制大黄5g,糖尿病肾病,肌酐、尿素氮居高不下,且便干结者,可加大黄、牛;下肢浮肿、面色黄而多汗者,可加黄芪葛根;脚痛,可重用芍 。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 。
廖世忠等以桂枝茯苓丸为基本方:桂枝、茯苓、桃仁、芍药、牡丹皮各10g,每日1剂 。加减法:瘀血明显加红花、川芎;痰湿重加白芥子、橘络;气阴虚加黄芪、怀山药 。连服2个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工人8例,干部6例,家庭妇女3例,教师、营业员、农民各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52岁;糖尿病神经病变史平均2.2年病人均选自门诊得到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以肢麻、疼痛、四肢乏力为主诉,肌电图检查伴有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作为观察对象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糖尿病医案、配方】治疗方法:桂枝茯苓丸改为汤剂,随症加减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影响的药物 。治疗前后观察自觉症状、血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 。自觉症状治疗效果:自觉症状明显减轻10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症状改善以肢麻、疼痛为著,乏力欠佳 。MNCV的变化:用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上、下肢正中、尺、腓神经的MNCV,服药后正中、腓神经mnCV均值都有所提高 。血糖的变化:给药前20例病人空腹血糖均值为(6.1±0.2)mmol/L,服药后为(5.9±0.3)mmol/L,无显著差异 。
陈筱云等以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加减,药用:桂枝6g,茯苓15g,赤芍10g,桃仁10g,丹参20g,白术10g,车前子20g,泽泻12g,当归10g,陈皮10g,益母草20g 。脾虚乏力、气短声怯者加人参、黄芪;下肢酸重无力、胸闷、纳呆、呕恶者加半夏、生姜、大腹皮、木瓜 。治疗脾虚痰瘀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
何灵芝等以桂枝茯苓汤为基本方,药用:桂枝10g,茯苓15g,牡丹皮10g,赤芍15g,桃仁12g,制大黄1g,水煎浓缩成200ml,日服2次,每次100ml,饭后2h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糖尿病肾病伴肾功能不全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5~68岁,病程12~20年,所有患者均伴持续性蛋白尿(>0.5g/24h),血肌酐(r)140.2~295.3 umol,尿素氮(BuN)9.4~16.2mol/L伴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做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然后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味,用药期停用抗凝剂(包括各种西药和中成药),伴高血压者仍常规服降压药 。治疗结果:20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Cr、BUN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 。
【病案举例】
肖某,女,47岁,于2007年8月20求诊 。有糖尿病史,患者面部浮肿年余,下肢皮肤干燥 。尿检查曾有红细胞 。自觉乏力,便秘,3天一行 。生下来时,手上、身上皮肤如鱼鳞,皮肤需要外搽保养品 。体检时,餐前血糖偏高,为8mmoL 。腰部酸痛 。舌暗,苔白,体胖大 。处方:桂枝12g,茯苓20g,白芍15g,赤芍15g,牡丹皮12g,桃仁12g,怀牛膝30g,制大黄5g.1周后复查,患者血糖正常,大便通畅,腰痛好转,乏力感减轻 。
按: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损害伴有瘀血证者 。糖尿病患者常有微循环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变,常有血液黏度增高,出现所谓的“高黏滞综合征 。而现代药理证明,桂枝茯苓丸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变血流动力学及流变学,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因此见糖尿病出现瘀血表现时,如下腹部疼痛、下肢浮肿或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腰腿痛以及舌质暗红或紫红者常用本方 。经临床观察适用本方患者的体质大多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腹部大体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主诉大多伴有压痛,可称之为瘀血型体质 。
张某某,男,65岁,于2000年10月30日就诊 。主诉:双下肢浮肿3个月余 。患者于3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伴活动后气短、胸闷、乏力、腰痛、心慌等症 。近日双下肢浮肿加重,按之凹陷不起,活动后肿甚,伴脘胀纳呆,肢冷便溏,乏气短,胸闷,口干渴,夜尿多,腰酸痛 。查体:呼吸22次/分,血压160/80mmHg(21.3/10.7kPa),慢性病容,双肾区扣击痛(-),双下肢浮肿 。舌暗有瘀斑,苔白膩,舌底脉络色暗 。血常规:红细胞2.92×10/L,血红蛋白93g/L;血肌酐152.5mmol/L,尿素氮9.14 4mmol,尿蛋白5.0g/L,尿糖17mmol/L,血糖10mmol/L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中医诊断为水肿 。中医辨证为脾虚痰瘀 。脾虚失运,湿痰内阻,脉络阻滞,治以健脾行水化瘀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为基本方加减 。
治疗50天好转出院 。
推荐阅读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肥胖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尿痛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输尿管囊肿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肾功能不全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泌尿系结石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肾炎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多脏器囊肿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顽固性腹水医案、配方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便秘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