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带下病医案

正常带下乃为女子青春期之后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由任、带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稀、无臭的液体,其量适中 。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引王孟英所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 。”但如带下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变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 。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和感受湿热 。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愁思虑或肝病乘脾或肾虚不温脾,均可损伤脾气,导致脾虚运化失常,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病 。
【病案举例】
1.周某,女,32岁,工人 。初诊日期1992年11月3日 。带下量多月余 。就诊前曾口服灭滴灵,并予妇炎平片、灭滴灵片等外用,效不佳 。顷诊: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质稀无臭,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脾胃气虚,水湿不化,湿浊下注,任、带失约 。治宜健脾益气除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苍术、车前子(包煎)、柴胡 。服药5剂,带下即已 。唯胃纳欠佳,予原方加健脾理气之谷麦芽、陈皮,以善后 。10
按:患者平素劳倦过多,饮食不调,损伤脾胃,脾虚则转输失职,湿邪内聚,注于下焦,伤及任、带二脉,缪仲谆云:“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转输为营血,而下白滑之物 。”故治宜“大补脾胃之气”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和胃,加苍术、车前子以增强化湿理气之功,稍佐舒肝之柴胡,使“风水不闭塞于地中 。”诸药合用,则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 。
.2.王某,女,43岁,农民 。1982年4月25日初诊患带下病已1年之久,累治不愈 。带下量多,质清稀有腥臭味月经错后色淡 。伴头晕乏力,心悸,动则汗出,纳谷不香,肢体困倦,腰脐酸软 。下肢、眼睑轻度浮肿,晨起明显 。此为脾失健运,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而下注为湿浊所致 。拟方:党参20g,白术、云苓各12g,白扁豆、淮山药、薏苡仁各18g,陈皮15g,后,白带量较前少,身觉有力 。宗此方服30剂而痊愈服5剂再加黄芪18g,升麻9g,煅龙牡各18g(先煎)固涩止带,服5剂按: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缠绵难愈 。临床上虽然有五色之分,但根源在于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湿浊下趋所致治疗本病,首应健脾升阳,再结合临床见症,酌情加减 。或佐以舒肝理气,固肾摄精;或佐以清热利湿,解毒化浊等法,不论白带、黄带、赤带等均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
3.患者林某,女,35岁,温州画帘社工人,于1965年1月7日就诊,经断数载,白带多如涕唾样,连绵不绝,秽气不重,伴见腰酸,,
倦息,夜则多,饮食少思,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脉症相参,此乃脾虚带下 。治宜培土化湿,健脾和胃,佐以固涩收敛之品,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潞党参三钱白茯苓三钱,淮山药四钱,石莲肉三钱,生薏苡仁四钱,山萸肉一钱半,金樱子三钱,鹿角霜三钱,乌贼骨三钱,炙甘草一钱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带下病医案】按:带下成因有脾虚、肝郁、湿热下注肾气不足、下元亏损等等,治之之法应分别原因进行治疗,本例隶属脾虚带脉不约,故采用健脾束带法为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