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过敏性鼻炎医案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 。其主要病变为鼻黏膜上皮下、基底膜和腺体之间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导致水肿,同时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临床上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起得快,好得也快,好后如常人,早晚为常发时间 。局部检查见鼻腔黏膜苍白或灰淡、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五苓散加减治过敏性鼻炎医案】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病 。另有外因与内因合而为患,乃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气诱发所致 。因此本病的发生是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临床上以虚证表现居多 。本病若不治,可持续多年或呈永久性,反复发病,或治疗失当,致肾气更虚,摄纳失常,较难治愈,且可并发过敏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症 。
【病案举例】
1.李某,女,44岁,工人,1992年6月6日初诊 。3年多来,晨起时或稍受寒每易鼻痒鼻塞,淌大量清涕,喷嚏频作,尤以植物开花时节为甚,用酮替酚等能控制症状,但药后常头晕、嗜睡而畏服 。
平素畏寒、倦息、纳差或便溏 。查:鼻腔黏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滴1%麻黄素液收缩之尚可,鼻道清涕汪汪;清涕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副鼻窦卡瓦位片(-);变应原激发试验未做 。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缓 。诊为变应性鼻炎 。证属卫表不固,脾虚失运,气不摄津,湿浊上溢鼻窍,治以健脾化湿通窍,并予益气固表,方以五苓散加味,药用:猪苓、茯苓各15g,建泽泻15g,炒白术15g,肉桂6g(后下),潞党参15g,绵黄芪15g,山药15g,炒薏苡仁15g,陈皮15g,辛夷花10g,广藿香15g,乌梅20g同时用1麻黄素液与0.5%醋酸可的松液适量交替滴鼻,1日数次 。上方日服1剂,每剂两煎,连服17剂后,鼻塞、淌清涕等症递减,宗原意重用益气健脾之品,服至30剂后诸症悉愈,遂改服辛夷鼻炎丸合参苓白术丸月余以巩固疗效17按:《伤寒论》五苓散原方用桂枝,在外解太阳之表,内助膀胱气化 。对上述诸证,若病程中无表证可见者易肉桂温阳化气更宜 。
1.     张某,男,11岁1990年诊 。患儿长期反复流清涕不止,并时喷嚏如感冒状,但按感冒治疗往往少效 。就诊中医多投辛夷、苍耳、玉屏风散之类,每当寒热变化益甚,闻辛辣刺激气味亦然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曾多次使用抗过敏及增强免疫功能的针药,但效果始终不佳,乃转从中医治疗 。患儿鼻流清涕、多噗,鼻孔因揩涕致使发红外,余无异常,舌苔白润,脉浮缓 。因常规方已遍用,考虑再三,决定改弦易辙 。因“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而“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虽“五脏化液…肺为涕”《《素问·宣明五气论》),但涕亦液也 。鼻为肺窍,因“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府,苟膀胱气化不,则水液不循常道出,上泛则可为饮、为痰、为液、为涕,故投以五苓散加味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处方:茯苓30g,猪苓12g,白术15g,泽泻10g,桂枝10g,台乌药12g,益智仁12g 。服3剂清涕减少,守方加鹅不食草10g,续服6剂涕嚏告止后因腹泻来诊,询问旧疾,言未复发 。18按: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多因肺肾气虚,卫外不固,津液内停所致 。故虽非温补,亦温补也本例辨为水饮上泛,以五苓散加味寓收于利之中,虽非温化之剂,然“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固非常法,却是正法 。亦是旁开法门之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