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夜游症医案

【四逆汤加减治夜游症医案】“夜游症”也称“睡行症” 。该症曾被称为“梦游症”,该症同夜梦无关 。大多在入睡后1~3小时内发生 。发作时儿童(或者成人)睁眼凝视,坐起,下床行动 。一般不会碰到或摔伤,有时还能做较复杂的事情,如扫地、倒水等,行动几分钟至半小时后又回到床上人睡或醒来时发现自己在黑暗中即哭喊起来 。患者一般时候不能回忆自己睡着时所发生的一切 。严格地讲,夜游症属于意识内容障碍 。中医学认为其与某些原因所致的心阳不能潜藏有关 。
【病案举例】
龙氏治疗病例,农某,男,4岁,1986年4月1日初诊 。患者自1985年10月起,入夜尚能安睡,但至11点至次日凌晨2点这段时间里,常常突然爬起,摸床沿光脚板在地上行走,大约5~10分钟左右又上床自行入睡,白天一切正常 。曾到某人民医院诊治,诊为“夜游症” 。给予盐酸氯丙嗪、地西泮、鲁米那等药,服药期间夜能安睡,但一停药则症状复发,遂改中医诊治,前后更医十数人,服药不下百余剂,皆无效 。曾有一老中医见病孩屡发于夜,且神倦、纳差、面色无华,四末微冷,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考虑属体虚阴盛,阳气不足,心阳不能潜藏之夜游症,故予四逆汤,药至第3剂,病孩虽夜起游走的时间缩短,但却增加了交替出现一阵静卧,一阵低声乱言的躁动现象,其父疑病情加重,该医亦自疑投药有误,匆匆带小孩前来求治 。查看以往病历,夜游症之诊断皆同,但立法各异,有以心脾血虚神不守舍而投归脾汤者;有诊属肝肾阴虚而投给六味者有断为火热内扰心肝而给朱砂安神丸者;亦有仿王清任“夜梦多血瘀”,而投给血府逐瘀汤者,有的还给服甘麦大枣汤者,一诊治之医众,服用之方多,可皆未出现像此次服四逆汤后静躁交替之症状,何也?四诊合参,确属阴盛阳虚、神不守舍之夜游症,故断定医投四逆无误 。至于药后静躁交替,又不知如何解释,苦思良久,猛想到病孩发于夜11时至凌晨2时,恰值阴阳交替之子时,是否属阴证在阴时服用回阳之味,阳气振复,与阴抗争,阴来阳往一时不调之证?遂仿岳美中于子午时用小柴胡汤调和阴阳一法,于四逆中加小柴胡汤 。处方:附子6g,干姜6g甘草3g,黄芩6g,柴胡6g,法半夏3g,党参6g,生姜3g,大枣3枚煎服2次后,当夜安睡,不再见夜起游走,亦无躁静交替,病有好转,效不更方,继进4剂,后改四君子汤加减调理,近年多次随访,未见复发 。
按:此案病例最大的特点是患儿发病有一定的时间特点,故经辨证和分析,治疗的最大特点体现了“因时制宜”的原则,在子午时间给予四逆汤加小柴胡汤,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