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加减治肺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医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衰竭简称肺心病心衰,是肺系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肺脾心肾诸阳皆虚,水湿停蓄,上凌心临床可见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属中医学“肺胀”范畴 。
【临床应用】
孙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茯苓四逆汤,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 。10天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0%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茯苓四逆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
【病案举例】
冯某某,女,63岁,1998年12月7日初诊 。多年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因肺心病伴发心衰,在某医院家庭病房诊治,药用呋塞米、氨茶碱、盘尼西林等,效果不显,仍然胸闷、气喘、浮肿、心悸、心烦、发热汗出,终日端坐,靠吸氧度日日夜不能寐 。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有深深凹陷,四肢冰凉,吸氧,端坐床上,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自觉胸闷气紧、胸中有灼热感,时时想喝冰水,神情疲惫,心烦发热,吃饭、喝水、动则大汗淋漓,痰声流流,大便稀溏,头晕,阵阵出现躁扰不宁,唇、指、舌质均紫暗,脉沉微似无 。辨治:肾阳虚衰,阳不化气,导致水湿停滞,水寒之邪凝盛,更进一步阻遏阳气运行,致气滞,血瘀,痰阻,阴更盛,阳更衰导致阴盛格阳、虚阳欲脱之真寒假热证 。治以急温肾阳,利水平喘纳气 。以通脉四逆汤加味:红参20g,制附片30g(先煎),肉桂10g,干姜20g,炙甘草30g,山茱萸30g,丹参30g,木防己30g,葱白9根后下) 。二诊:诸症未减,反而更加严重,下利更甚,不欲饮食 。细细询之,方知昨日药熬好之后,患者乘热饮之,即服即吐,又极想吃冷食 。其丈夫见其发热、喜冷,便让服维C银翘片及白石冲剂(内含生石膏)后未吐,自觉舒服 。
但是,时隔不久,病人则出现下利更厉害,腹痛、心慌更甚,食欲全无,舌上泛起厚白苔,诸症更见严重 。如此方知昨日辨证处方并无差错,是因服药格拒不纳 。于是,采用“反佐”之法,原药不变,加重,,,
干姜25g,将药汁在户外冷却后,让病人少少人口,慢慢咽下 。果然,病人未见呕吐,亦未有不适反应 。三诊:病人药后,小便大量增多,下利渐止,浮肿减轻,汗减少,面色转青白,心烦缓和,但胸闷、气紧、喘促仍严重,白苔稍减,脉沉微弱,治以温补肾阳,活血行气,化痰平喘 。方用四逆汤合三拗汤加味:红参15g,制附片20g,干姜15g,炙甘草20g,炙麻黄10g,杏仁15g,丹参30g,泽泻20g,茯苓30g,再进3剂,分3天服完 。四诊:浮肿已退,诸症进一步缓解,考虑此人肺脾肾三脏长期亏虚,并非几日可收全功,于是在上方基础上,配合白术、半夏、鹿茸、蛤蚧、柏子仁、紫菀、款冬花、苏子之类药,随症加减,调补月余 。
【四逆汤加减治肺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医案】按:本病案新病在肺,病久及肾,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阳不化气,水气不行,故浮肿、肢冷;肺病及心,心阳不振,肺气不宣,肾不纳气,故见胸闷、气紧、喘促、心悸;动则大汗淋漓,痰气上涌,是阳气不能摄纳津液之象;虚阳被盛阴格拒于外,于是出现面红、发热、心烦、灼热、喜冷等真寒假热之状;舌质紫暗,提示气滞血瘀;脉沉微似无,是肾阳大虚,阳微欲绝的本质体现 。选用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是治疗本证关键,配以人参增加强心温阳的作用,心气强健则肺气可通;配山茱萸酸收可以敛收浮阳;配肉桂可使浮之虚热,引火归源;木防己利尿,去除水湿之阻碍,加强温通阳气的作用;葱白辛通,可以交通上下格拒之气 。本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假热上浮,拒药不纳,出现服药呕吐的现象 。于复诊中,将汤药冷服,仿“反佐”之意取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