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还是灾难?南极海正在暗自疯狂吞碳,地球或早已开启自救模式( 二 )


这些强劲的西风能够将中纬度地区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吹向南大洋附近 , 虽然费雷尔环流也可能将二氧化碳刮回去 , 但其能力和西风相比着实式微 , 来到南大洋上空的二氧化碳 , 接下来需要面对的 , 就是等待它们已久的涡流 。

受到西风带的影响 , 南大洋附近产生了一条西风漂流 , 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存在会使洋流的流动方向产生些许波动 , 继而在海洋中形成直径约为100~300千米的中尺度涡旋 , 打开若干条深约1000米的通道 。
一般而言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要大 , 所以会下沉 , 飘浮在空气下端 , 大量二氧化碳可能直接被漩涡捕获 , 经由海洋通道进入海底深处 , 部分二氧化碳在遇到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之后 , 会和其中的水气结合产生碳酸 , 最后又随雨雪落入到南大洋当中 。

【福音还是灾难?南极海正在暗自疯狂吞碳,地球或早已开启自救模式】但不管如何 , 来到这里的二氧化碳 , 大部分都逃不过被南大洋捕获的命运 。
进入南大洋的二氧化碳 , 其最终也会有三个去向:部分二氧化碳会被南大洋中的生物泵吸收 , 比例较大的二氧化碳会在海洋的加压降温作用下 , 以固态的形式永久保留在大洋底部 , 形成干冰或甲烷冰 , 剩下的二氧化碳则会通过洋流或其他途径继续参与大自然的碳循环 , 有些最终又会回到赤道地区 , 但通常需要千年时间 。

这些关键因素共同塑造了南大洋鹤立鸡群的吞碳能力 , 那么 , 南大洋的吸碳量到底有多大呢?
南大洋的疯狂吸碳行为 , 会对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据科学家进一步观测 , 南大洋不仅在疯狂吸碳 , 而且其吸碳量要远大于自身排放二氧化碳的含量 , 数值约为5.3亿吨 。

过去我们只知道 , 森林植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 帮助人类缓解气候变暖的症状 , 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 , 而现在科学又证实 , 海洋也是帮助人类解决温室气体的得力助手 , 其所发挥的效能并不亚于森林 , 被冠名为“碳吸存槽” 。
理论上说 , 南大洋的吸碳行为会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 可实际上 , 它的作用也不是特别大 , 那是因为 , 和人类每年排出的二氧化碳总量相比 , 南大洋的吸碳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

最新数据显示 , 近几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量较稳定但也很庞大 , 除2020年碳排放量有所减少之外 , 2018~2021年全球碳排总量均在360亿吨左右 。
而据NASA的最近研究表明 , 南大洋的吸碳能力在每年5.3亿左右 , 再加上全球所有森林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也不到100亿吨 , 这就代表着 , 地球上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盘旋在上空 , 为温室效应发力 。

基于现实情况来说 ,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整体加强 , 如2021年夏季 , 科威特部分地区出现了50多度高温 , 而我国同年平均气温比往年也要多出约1℃ , 俄罗斯部分城镇出现了超30℃高温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气象学家马修·拉扎拉于2022年3月18日在东南极洲冰穹C-ii地区测出的温度为-10℃ , 要知道 , 这里的往年同期平均气温可是-43℃ 。

有一个算是福音的好消息 , 就是科学家观测到南大洋的吸碳能力似乎比20世纪90年代又有所加强 , 虽然它无法帮助人类解决所有的温室气体 , 但至少也算是做出了巨大贡献 , 能解决一部分算一部分吧 。
强弩之末的南大洋!但是也不要高兴地太早 , 海洋的吸碳能力虽在不断加强 , 但也反向说明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 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在不断增加 , 况且南大洋的吸碳能力向来就远小于人类的排碳能力 , 这种超负荷的运转模式也会破坏南大洋的稳定性 。

科学家观测到的南大洋的吸碳能力正在逐步加强 , 除了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在不断增加之外 ,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南大洋的海水正在逐步温暖化 。
海水温暖化有一个好处 , 就是能够促进海洋生物泵的发展 , 根据百科解释 , 狭义的海洋“生物泵”就是指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 , 海水温度上升 , 更加适宜这些浮游植物的生长 。

但别忘了二氧化碳的另一个作用 , 随着南大洋吸碳能力的加强 , 大规模二氧化碳进入海水中会形成大量碳酸 , 浮游植物最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中 , 而这种酸性物质本身就会削弱或者降低浮游植物的生长活性 , 同时还会破坏海洋中的生态系统 , 比如碳酸会腐蚀有壳生物的外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