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理中汤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学的“血证”“发斑”“葡萄疫”“肌衄”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 , 血的生成与脾脏关系密切 。《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 , 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胃主摄纳运化水谷精微 , 为生血之源 , 脾又主统血 , 统脉道以摄血 , 使血自循经而不妄行 。脾气旺则血归所统 , 约束全身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脾虚失其统摄之职 , 则导致血不归经而造成九窍四肢等部位出血 , 形成衄血、紫癜 。郑师根据脾统血的理论 , 治疗虚寒型血证 , 以理中汤温补脾肾、固本生血为主 , 效果显著 。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宋某 , 男 , 8岁 , 2008年12月6日初诊 。
主诉:全身散在紫斑伴齿衄半年余 。
现病史:患儿于2008年4月被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治疗 , 经用激素、输血等治疗病情不见缓解 , 属激素不敏感型 , 请求中医治疗 。诊见:面色苍白 , 形寒肢冷 , 皮肤紫癜色暗 , 时有齿衄 , 纳少便溏 。舌质淡 , 苔白水滑 , 脉沉迟无力 。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0×10L 。
诊断:紫癜 。
西医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辨证:脾肾阳虚 , 气不摄血 。
治法:温补脾肾 , 固本生血 。
方药:理中汤合四逆汤加减 。
处方:人参10g , 炒白术15g , 制附子10g(先煎) , 炮干姜6g , 黄芪30g , 炙甘草6g , 鹿茸粉2g(冲)
【理中汤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配方、医案、经典案例】3剂 , 日1剂 , 水煎服 。
二诊(2008年12月9日):肢冷减轻 , 紫癜见退 , 3天未见齿衄 。
原方附子加至15g , 炮干姜加至10g
7剂 , 日1剂 , 水煎服 。
三诊(2008年12月17日):诸症减轻 , 血小板升至70×10L上方再进7剂 。
四诊(2008年12月25日):皮肤紫癜消失 , 饮食增加 , 大便日1次 , 形寒肢冷消失 , 舌淡红 , 苔白薄 , 脉平缓 。血小板126×10L 。守法调方 。
处方:人参10g , 黄芪30g , 白术10g , 制附子10g(先煎) , 炮干姜6g , 当归10g , 巴戟天10g , 鹿茸粉1g(冲) , 大枣5枚炙 , 炙甘草3g日1剂 , 水煎服 。
守法调理6个月 , 诸症悉平 , 血小板维持在100~170×10L之间 。改归脾丸、右归胶囊善后 。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按:本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激素治疗无效 , 请中医治疗 。
郑师抓住阳虚之本 , 急投理中合四逆汤温补脾肾之阳 , 阳复而生机速显 , 转危为安 , 可谓“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 。脾为生血之源 , 脾虚阳衰 , 脾土失温 , 运化无权 , 血何以生?而脾阳赖肾阳而温 , 肾温土暖 , 充养全身之阳气而摄血 。所以 , 急温脾肾之阳为治之要 。理中补脾阳、四逆温肾阳 , 加黄芪以补元气;用炮姜以止血;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 , 补血中之阳 。诸药配伍 , 温阳补气 , 益肾生血而收功 。
(张建奎、郑攀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