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怎么样去得到粮票、布票等票证?

为什么要实行票证制?归根到底就是就是社会物质财富贫乏 。比如有十个人要吃饭 , 只有九个人的粮食 , 其中一个人要挨饿 。没办法 , 只好将些粮食用粮票的形式平均分给十个人 , 让这十个人都有饭吃 , 但吃不饱饿不着 。其它票据也是这样道理 。

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 , 看来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 。农民是没有粮票、肉票这些食品票的 。因为粮食、肉都是农民生产的 , 只有非农也叫吃国库粮的人才有权得到这些票据 。农民要在城市临时干活得自己带饭 , 农民要在城市长期工作 , 比如说合同工 , 也没权领粮票 。怎么吃饭?得从户口所在地的粮所转粮食 , 通过粮本在工作单位买饭票领饭吃 。

布票农民是要有的 , 因为农民也得买布做衣服 。布票都是由公社按人口发到大队 , 大队发到小队 , 小队发给社员 , 每年发一次 。但有时有票没钱 , 有时有钱没票 , 既有钱又有票但供销社没布[大笑][大笑][大笑]

粮票、布票等都是无价证券 , 严禁买卖 。但其实它是有价的 。比如说 , 你用一斤粮票和一毛钱能买一斤馒头 , 在黑市上不用粮票买一斤馒头要两毛钱 。这就显示一斤粮票值一毛钱 。所以那时地下票据交易很猖獗 , 屡打不止 。

其它票据也是如此 。比如说那时很多工业品也要票 , 有关系才能搞到 , 有人就靠这发财 。我爸七十年代末想买辆自行车 , 但没票 。城里的亲戚给联系了一辆"金鹿"自行车 。人家用票一百五买的 , 转手卖给我爸一百九 , 还是面子事 。

感恩现在社会吧 , 买啥有啥 , 还得挑肥拣瘦 。

其他网友观点

布票全民按户口分到家 , 粮票工人干部和市民有粮本 , 需要粮票带上粮本用粮食指标折算粮票 , 出省换全国粮票 。农民需要粮票 , 把自家粮食卖给粮站 , 给你粮票 。

其他网友观点

计划经济 , 特征是计划 。

社会成员 , 按户口性质 , 行业分工 , 地区差别等等 , 分门别类地做好统计 , 编制计划 , 发放票证 , 种类繁多 。如:粮证 , 布票 , 油票(食用油) , 煤票 , 糖票……估计几拾种 。

建国后的几十年里 , 一切按计划分配供应 , 按计划收购 , 其原因一穷二白 。

农民每天按时领取布票 , 一家人统筹兼顾 , 计划安排做衣服 , 男人是一家之主 , 外出多 , 尽量让他们穿得整齐 , 小孩逢年过节 , 一定会做件新衣 , 苦了家庭主妇 , 她是大管家 , 穿吃由她掌控 , 一双灵活巧手 , 聪明的智慧 , 将大人的归衣改小点 , 让孩子们穿 , 而自己破了补 , 补了破 , 丐帮的黄蓉 , 今天的时 。

【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怎么样去得到粮票、布票等票证?】农民不发粮票 , 城里机关工作人员 , 凭粮证去换票 , 便于出差之用 , 全国各地均凭票供应饭 , 干部下乡 , 到百姓家凭票吃饭 。那时 , 官民平等 , 一派祥和 , 官民鱼水情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