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只有睡眠才能让我们和手机分开吗

【新闻随笔】
近日 , 一项针对1532名受访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 , 84.8%的受访青年都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 , 仅12.5%会控制在20分钟内 。 即便感到困意 , 84.1%的受访青年还是会继续刷手机 。
健康专家一再提示 , 睡前刷手机会使大脑持续兴奋、打破睡眠氛围 , 容易带来入睡难、入睡延迟等睡眠问题 。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则会造成更广泛的健康损害 。 然而 , 苦口婆心的劝告收效甚微 , “睡前刷手机”依然是大部分年轻人难以改变的生活习惯 。
从一个角度看 , 刷手机似乎侵占了年轻人的睡眠时间 ,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 , 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 今天很多年轻人过着一种“媒介化”生活 , 媒介对于生活早已不仅仅是“介入”那么简单 , 而是变成了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生存方式 。 很多人的工作、购物、社交、娱乐都通过智能终端(手机)来完成 , 网络虚拟世界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线下的现实世界 。 对他们来说 , 与其说手机侵占了睡眠时间 , 不如说睡眠侵占了上网时间——只有在睡眠的几个小时里 , 才能将他们强制剥离网络虚拟世界 。
这种生活方式令人担忧 。 然而 , 要改变现状不能仅靠健康提示和劝导 。 网络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同时争夺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 只有重建现实生活的意义 , 使现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味 , 才能摆脱那张虚拟之网的束缚 , 建构更加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 。
工作、家庭生活、社交和休闲娱乐 , 构成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基本框架 。 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网络用语和亚文化为切入点 , 或许可以一窥问题的症结所在 。 对于工作职场 , 一些年轻人喜欢使用“996”等来描述 。 对于家庭生活 , 最近冒出来的一个热词则是“断亲” , 一些年轻人主动切断了亲戚之间的联结 。 对于社交 , “社恐”像感冒一样蔓延 , 成为在一部分年轻人中流行的亚文化 。 休闲娱乐方面 , 更有“网瘾”“宅”等热词 。
当然 , 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词语带有很强的负面情绪宣泄色彩 , 完全不足以描述当下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全貌 。 但在批判之余 , 也应该重视这种存在于少数年轻人中的社会心态 , 以及它背后所折射的一部分社会生态 。
改变一部分年轻人那种沉浸式的“媒介化”生存方式 , 要求在线下的现实生活里 , 工作、家庭生活、社交和休闲娱乐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 只有这样 , 他们才会愿意把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身边人、身边事 。 要实现这一点当然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
笔者想起亲历的一件小事 , 或许可以提供一点启示 。 3年前初夏的一天傍晚 , 笔者在意大利威尼斯凤凰剧院观看歌剧《图兰朵》 。 离开场还有一个钟头 , 周边居民就已经盛装打扮 , 徐徐而来 。 他们像过节一样 , 男士西装革履 , 女士身穿长裙 , 连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打扮得一丝不苟 。 开场前、中场休息和演出结束之后 , 人们都聚在剧院门厅里 , 买一杯葡萄酒 , 三三两两站在一起 , 谈笑风生 。 一座剧院、一场演出 , 就成了当地居民社交生活的平台 。 演出一场一场举行 , 居民一次一次会聚 , 交流信息 , 增进情谊 , 促进社区的和谐融洽 , 也给庸常的生活赋予价值和意义 。 对当地居民来说 , 这种社交和休闲娱乐方式的吸引力显然远远大于在手机上刷视频 。
工作应该赋予人们成就感 , 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 , 而不仅仅是换取绩效和报酬 。 家庭生活应该充满爱和温暖 , 这种情感在别处无法寻觅、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 。 这样一种现实生活自然可以成为虚拟网络强有力的竞争者 , 使年轻人愿意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加入其中 。 在这种健康、均衡的生活中 , “睡前刷手机”之类的问题 , 相信可以迎刃而解 。
【虚拟世界|只有睡眠才能让我们和手机分开吗】(作者:封寿炎 , 系媒体评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