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改革创新笃行致远 “活力郑州”未来已来

【人才|改革创新笃行致远 “活力郑州”未来已来】(上接一版)在创新中谋发展 , 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 2021年 , 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挂牌运行 , 河南省科学院重建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融合并进;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这是去年全省科技部门获批的唯一一家国家级战略平台;实施“数字豫才”计划 , 不断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场景”机制 , 引进哈工大、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建立新型研发机构 , 先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127个 , 引进青年人才10.6万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 , 创新“交银保”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开通商标质押绿色通道 , 加快知识产权在郑转移转化 。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增长43% , 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增长28% , 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
“瞄准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 今年 , 郑州既要通过改革使创新引擎加速 , 又要通过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 ”郑州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今年要加快河南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在空间布局、人才机制、服务政策等方面融合发展 , 科学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 , 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创格局 。 打造“智慧岛”双创服务模式 , 探索“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 。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 , 实施智慧郑州人才工程 , 开展大学生留郑计划 , 实施青年创业行动 , 建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 规划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园 , 今年招引青年人才20万以上 , 五年引进100万以上 , 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
以改革优服务 , 为高水平开放创环境
开放是一座城市竞争发展的决胜之举、战略路径 。
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 郑州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 , 以“四条丝绸之路”为标志 , 在内陆地区形成比较优势 , 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跻身于改革开放前沿 。 2021年 ,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实现退货全流程的链条式监管 , 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 被海关总署全面推广;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建设成效显著 , 助推郑州机场货运量跻身全球机场50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药品试点获国务院批复;制定郑州片区自贸2.0升级版实施方案 , 形成14项制度创新成果 , 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级联席会议对郑州片区聚焦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予以肯定;建立与广西钦州港合作机制 , 探讨建立中原地区陆海新通道 , 打开与东盟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渠道 , 全市对外经贸合作、“买全球卖全球”更加广泛 , 内陆开放型城市特征日益显现 。
改革是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 , 郑州既要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开放 ,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又要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深化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要深入研究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 , 加强开放规则机制创新 。 高水平建设自贸区2.0版 , 推动自贸区向航空港区拓展 , 形成“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加快与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 建立与中原科技城政策共享机制 。 以“空中丝路”为引领 , 深化“四路协同”机制创新 , 加快建设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 巩固提升郑州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节点地位 。 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引领 ,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 努力打造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深感信赖、倍感温暖的营商环境 。 创新招商引资制度机制 , 大力推广“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引资模式 , 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 , 实现利用外资水平大幅度提升 。
以改革聚要素 , 为激发市场活力添动能
要素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禀赋和发展韧劲 。
近年来 , 郑州坚持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改革的努力方向 , 用改革红利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 实施“十万码农”培训计划 , 打通职教“最后一公里” , 不断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 。 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 , 打造更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承接平台 。 2021年 , 全市户籍人口净增12.5万人 , 规划布局小微企业园67个、开工建设28个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6.5亿元、增长44% , 新增市场主体27.5万户、总量达到153万户 , 新兴产业和人才加速向郑州集聚态势明显 , 形成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
要素的活跃度反映经济发展的活跃度 。 今年 , 郑州将坚持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加快提升城市要素活跃度、集聚度 , 引导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集 ,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抓好土地供应制度改革 , 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模式 , 实现优质产业项目优地优供、优地快供 。 加快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 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经验模式 , 促进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提升 。 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整合 , 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 , 全面落实“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 , 完成市县“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 抓好县域放权赋能、省直管县财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等“三项改革” ,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 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 。
以改革惠民生 ,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 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 , 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
过去一年 , 郑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 ,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 , 精准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 , 精准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实事 , 于细微处用功 , 在关键点发力 , 以改革“小突破”催民生改善“大变化” ,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 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 2021年 , 郑州政务服务全面提速 , 实现54个一件“事”线上线下办理、346个高频涉企便民事项“掌上办”和网上办 , 超额完成“50+300”目标任务 , 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在社会民生领域 , 深化市属学校、医院去行政化改革 , 全面推行中小学午餐配餐和课后托管服务 ,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加快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 加快构建“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 , 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4个 , 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体验感 。
民之所望 , 改革所向 。 今年郑州将继续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渴望的利益问题 , 抓实民生领域改革 ,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问题 , 把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中的“枝叶小事”当作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 , 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 , 突出制度创新 , 构建长效机制 , 力求民生实质性改善、群众获得感更足 。 比如:深化养老机构改革 , 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 , 持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 ,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模式协同共促 , 让老人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 。 深化教育改革 , 落实“双减”工作部署 , 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 完善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