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从七品做到正二品,用了10年的时间,他升迁速度很快吗
当然是非常快的 。
1838年,曾国藩第二次科举中进士,但很不幸是三甲第42名 。本来这个名次是没有什么前途的,通常是外派做从七品州府司法副官,到老能晋升五品都很难 。
可曾国藩突然大发神威,被当朝宰相的穆彰阿收为门生,朝考获得第一等第3名,道光皇帝亲自收入庶吉士 。
庶吉士:
明清一甲进士入翰林院深造,其余全部进士参加朝考,选若干名入翰林院,虽然只从七品但可以入部学习观政,等于进入国家第三梯队的人才储备库 。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庶吉士因多接近皇帝,成为侍读侍讲机会很大,所以15~20年就有机会进入内阁或军机处(协助),成为皇帝重要参谋,晋升速度自然更快 。
所以,庶吉士被称储相 。【曾国藩从从七品做到正二品,用了10年的时间,他升迁速度很快吗】在穆彰阿的帮助下,曾国藩自身也努力,进入晋升的快车道,1847年,晋升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就是享有正二品待遇 。1849年正月正式授予礼部侍郎 。
穆彰阿:

文章插图
穆彰阿是1805年中的进士,本又是满洲镶蓝旗人,多次主持科举考试,党羽众多,号称穆党 。1836年任上书房总师傅成为宰相 。1850年道光死后被咸丰贬官 。
其他网友观点曾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朝考一等第三名,道光改为第二名,可见学问可观 。现在多数爱讲,曾与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关系,但我没见过什么历史文献记载,譬如曾国藩日记,他与穆有什么过多交往 。当时二人的地位太悬殊了 。相反,曾这个人个性鲜明、是个有自己立身之道的人,日记中很少见他游走于名公巨卿 。穆彰阿这个人,也并非传说中的奸相,相等有才干,尤其有个特点:爱才 。晚清不少能臣,穆都是伯乐 。道光朝,举荐个庸才升迁是要担不小责任的,也对举荐者的名声有损 。所以,曾的升迁或有穆的原因 。但并非攀附 。
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 。翰林七品,品级虽低,但俗称:天子门生,地位就极高了,可带朝珠(清,四品以上才可) 。一般名气小点的督抚,对翰林也是很客气的 。曾国藩后升任右春坊,这是个太子东宫之职,只是研究四书,很虚之职,所以,清代一当这个官,往往升迁很慢 。曾必定还是有学问和实干之才的,曾除了当过考官,并没象多数人一样,从地方官干起 。道光末年,已升任侍郎,可以称为大臣了 。从道光十八年进士到二十八年,十年升正二品,可谓急速升迁了 。试想,一个没背景的人,从处级十年升为实权付部长 。不可谓不快 。当时那个年代极少有别人这样快 。主要原因,当然是皇帝欣赏他 。
曾国藩未曾任职巡抚,咸丰朝曾短暂代理过 。皇帝很快就取消了任命 。让曾回家守制去了 。因为,曾囯藩讲了一些实话,一些治理皇朝有价值的话 。这触动了一些思想守旧老臣的利益,喜尚浮文的咸丰也不太喜欢曾 。看看太平初起,咸丰帝老师杜受田写给皇帝的折子,一文不值,不知所云 。这种人很快升了大学士,成了政权的决策者,政权怎能维持住 。
也有一些实干者,如恭王 。为了维护家天下,不得不重用曾、胡、左这样的大才 。所以,曾国藩很快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务 。这是皇朝为自己想 。即使有战略眼光的能臣,皇朝家天下也是必亡的 。
侃了一堆,大家当个聊资 。
推荐阅读
- 正六品的武官千总,与七品知县大人相比,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 既然吴三桂是汉奸,为什么不能说曾国藩也是汉奸呢?
- 冰鉴是曾国藩写的吗
- 曾国藩语录 曾国藩语录推荐
- 练习瑜伽球可以减肚子吗
- 曾国藩幺女曾纪芬为何下嫁知县之子 她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