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虚假WiFi不能只是“打地鼠”

【网络|治理虚假WiFi不能只是“打地鼠”】“有事出门在外 , 又不想离开WiFi”大概是很多互联网村民的共同心声 。 为了节约流量成本 , 一些用户企图通过连接免费WiFi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上网体验 。 然而 , 这些号称免费的WiFi软件不仅没有提供实际的实惠 , 还让不少用户吃了大亏 。 近日 , 针对3·15晚会曝光的以免费WiFi为名诱骗用户下载恶意App等问题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应公众关切:立即组织认真核查 , 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
虚假免费WiFi下载的背后 , 隐藏着的是用户数据隐私泄露的重大隐患 。 据媒体报道 , 这些软件均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 向用户手机推送广告弹窗等问题 。 甚至在使用个别软件时 , 用户手机还会被自动安装上其他软件 。 就在这些用户为获取免费WiFi而暗自窃喜时 , 作为“黄雀”的软件开发平台早已对其个人数据隐私一览无余 。 试想 , 这些非法渠道收集到的隐私数据一旦被泄露 , 不仅会给用户的个人生活带来精神困扰 , 更可能通过关联的支付账号 , 给用户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 因此 , 整治虚假免费WiFi , 非常必要 。
近年来 , 随着个人信息与网络数据关联的不断深入 , 面对屡禁不绝的数据安全问题 , 网络信息保护的相关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 2021年11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已经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杀熟”等方面进行了制约 。 然而在相关法律落地后 , 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向用户数据下手 , 说明当前的网络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惩罚力度仍需加强、用户自身的风险意识还需提高等众多问题 。 可见 , 网络环境的清朗发展除了政策的规范 , 还需要多方共同推动 。
透过虚假免费WiFi骗局 , 不难看出 , 如今很多互联网黑灰产业链条正在朝着更加隐蔽化的方向发展 。 但隐蔽发展不代表完全隐形 , 相信只要这些不法现象存在 , 就必然会有迹可循、有处可查 。 目前 , 工信部已在第一时间将曝光的3款APP作出了下架处理 , 并组织相关省通信管理局对3家涉事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 同时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WiFi连接类APP进行全面技术检测 。 期待随着监管整治的不断深入 , 配合全网资源整合 , 可以顺藤摸瓜 , 在“打地鼠”的基础上尽早实现“一锅端” , 更好保护大众的数据安全 。(刘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