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江苏一家庭为了让儿子不打光棍,竟让15岁女儿嫁儿媳哥哥( 三 )


听到这 , 马家父母已然心动了 , 虽说有点对不起女儿 , 可还是儿子比较重要 。
再说了 , 年纪大也有年纪大的好处 , 只要为人稳重勤劳 , 那还不是一样过日子吗?
于是在介绍人的牵线下 , 双方父母很快就见了面 。
在两个女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 , 两家人已经确定好了婚期 。
当马翠芳得知这件事的时候 , 可以想象当时的她有多么的震惊 。

为了哥哥的婚姻大事 , 她就如同一件“货物”一样被交换了出去 , 而在此之前 , 父母甚至都没问过她的意见 。
她可以忍受父母的偏心、无视 , 她也不奢求嫁到什么有钱人家去 。
但婚姻大事也关乎着她的一辈子 , 难道她就可以被这么随意牺牲吗?
而这也恰恰是换亲的不合理之处 , 看似是解决了两个家庭四个人的婚姻大事 , 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
被用于交换的两个女孩子就是赤裸裸的牺牲品 , 没有人会过问她们的意愿 , 就好像这种牺牲是理所应当的一样 。
自小生性要强的马翠芳不愿接受这样的命运 , 她企图以哭求来博得父母的回心转意 。
“那家儿子都已经30岁了 , 比我大了一倍 , 我不想嫁给他……”

但向来重男轻女的父母肯定不会理会女儿的苦求 , 他们只能不断给她洗脑 , 用所谓的“孝道”对她进行捆绑 。
“爸爸都已经生病了 , 没两年可活了 , 难道你要我死不瞑目吗?”
“你反正是要嫁出去的 , 但你哥哥得为家里传宗接代呀 , 你不能光想着你自己 。 ”
看着卧病在床的父亲和喋喋不休的母亲 , 马翠芳很想问一问他们 , 女儿在他们心目中到底算什么?
可她问不出口 , 因为确实是父母给了她生命 , 也将她抚养至今 。
从“孝道”这方面来讲 , 她的确是需要回报父母的 , 而她回报的方式就是给哥哥换一个妻子回来 。
哭也哭过、闹也闹过了 , 看着丝毫不松口的父母 , 马翠芳选择了认命 。
在婚期来临之际 , 父母和哥哥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 虽然置办不起彩礼和嫁妆 , 但他们还是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

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赶过来道喜帮忙 , 只有马翠芳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 。
龙家女儿嫁过来的那天 , 她也带着仅有的两床被子嫁去了龙家 。
可两个同样不幸的女孩子 , 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过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
虽然和马翠芳的哥哥也没有感情基础 , 但龙家女儿嫁夫随夫 , 成为了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 。
而马翠芳却始终做不到这一点 , 她不愿对丈夫言听计从 , 也不想一辈子呆在家里 。
随着矛盾的愈演愈烈 , 这段婚姻终究是走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
2000年 , 马翠芳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不想再认命了 , 她要为自己活一次 。
离家期间偶遇真爱 , 法院调解促成离婚孤身一人的马翠芳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常州 ,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 , 只是想着离家远一点就行 。

为了养活自己 , 她必须找到一份工作 。
【1983年,江苏一家庭为了让儿子不打光棍,竟让15岁女儿嫁儿媳哥哥】但她一没文化二没经验 , 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难 。
在住了几天小旅馆后 , 马翠芳身上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了 , 然而她还没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 于是只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 。
不知走了多久 , 她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 或许是想起了以前痛苦的经历 , 也或许是担心看不到方向的未来 。
这时 , 有两个十几岁的小伙子走到了她跟前 。
这两个人并无恶意 , 只是想过来安慰安慰她 。
而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 , 他们居然自告奋勇要帮马翠芳找工作:“你先跟我们回家吧 , 回头让我堂叔给你介绍一份工作 。 ”
他们口中的堂叔名叫于克福 , 也就是后来与马翠芳共度余生的男人 。
而他的性格和龙殿祥正好相反 , 对待任何人都彬彬有礼 , 态度也很随和温厚 。

他对马翠芳的遭遇深表同情 , 于是决定帮她找一份工作 。
“我是做瓦工的 , 也认识不少人 , 就在那种厂子里给她介绍了份工作 。 ”
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 , 两个人都对对方有了好感 , 于克福也是个直爽的人 , 于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
但马翠芳却迟迟没有同意 , 因为心中还有顾虑:“你知道的 , 我还没离婚 , 老家还有个儿子 。 ”
“我不介意这些 , 以后如果有机会你再回去把婚离了就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