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0米继续向下“前行” , 直到2000米左右 , 就来到了抹香鲸等大型海洋生物的家园 , 潜水器需要躲避这些大家伙的“血盆大口” , 以免葬身在鱼腹中 。 生物们看不见光 , 于是进化出了特殊本领:有的如抹香鲸 , 长出巨型轮船般的大嘴 , “盲吞一气”;有的则是长出用来探测猎物的触须 , 以此获取信息;更为奇特的生物则是自己“变”出光——长出发光的有机结构 , 为自己和同伴照亮前路 。
抹香鲸
海下3000米 , 是神话般存在的巨型乌贼的所在地 , 这种无脊椎动物最能适应强大的压力 , 因此能在人类看来恶劣的环境中惬意生存 , 且几乎不被打扰 。
20世纪日本打捞上来的巨型乌贼
直至5000米以下 , 潜水器几乎已经找寻不到“正常”生物的身影了 , 除了细菌和一些单细胞生物 , 人们最多能看到少部分类似蜗牛一般的软体生物;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何先生介绍 , 海洋深度越深 , 生存的生物形态就越单一、外形就越透明;这是因为在恶劣的条件下 , 生存是第一法则 , 外貌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特征 , 一切都要为生存和捕食做出牺牲 。 而这也是这几年发现的深海生物长得“很丑”的原因 。
最“丑”的深海鱼—水滴鱼
再往下 , 来到6000米 , 直到11000米 , 就抵达被科学家称之为“
海底“高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 , 几十万年前 ,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流向外喷涌 , 与冰冷的海水形成岩峭并不断从中心向外扩散 , 在大陆架的压迫下 , 这些岩峭沉底 ,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海沟 。
迄今为止 , 潜入深渊的科学家们不断有着新的发现和突破:比如目前数据能够印证的脊椎动物最深生活区域是在水下8500米左右 , 再往下就没有再发现过脊椎动物的身影;比如水下8000米发现了仅长18厘米的新型鱼种:它们早已丧失了视觉 , 但嗅觉足够发达 , 以上层海域掉落的腐肉为食;再比如潜水器每次下潜都能观测到新型种类的细菌菌落……如此种种 , 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
可是传来的不仅有好消息 , 也有坏消息 。
“
深海海底发现的人类塑料袋
深海 , 是组成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能力越大 , 责任越大 。 ”人们用先进的科技探知了以往神秘未知的地方 , 但这也意味着人类要保护的领域又增添了一个 , 希望各国能够履行世界公约 , 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 不要让深海 , 成为下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
【“上天”又“入海”,科学家潜入深渊,海底一万米藏着什么秘密?】作者:许墨元 校稿编辑:小宛
参考资料:
[1
魏星王丽王紫玄彭青卿李咏琪许元棋方家松刘如龙.马里亚纳海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J/OL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15[2022-02-23
.
[2
马里亚纳海沟里的深渊世界[J
.科学202274(01):63.
[3
沈春蕾. “海斗一号”跨入万米科考新阶段[N
. 中国科学报2021-10-12(001).DOI:10.28514/n.cnki.nkxsb.2021.003335.
[4
李忠东.深海魅影: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奇怪生物[J
.青少年科技博览2021(09):5-8.
[5
金秋.“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海底[J
.科学启蒙2021(Z1):2-5.
[6
海底1万米——“奋斗者”号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J
.作文与考试2021(05):28-29.
推荐阅读
- 科学家发明“电子鼻”,可闻出帕金森病患者
- 进化论的终极BUG:乌龟为何会成为科学家们的“噩梦”?
- 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在雷雨天小概率出现,直到今天仍是未解之谜
- 蒸发冷凝技术通常使用气相路线,利用管式炉在大气压下合成纳米球
- 史林探秘:V2火箭之父的狂想曲——火星舰队
- ?你带你解天体生物学的文化
- 如果地球上的冰川全部融化,人类能活多久,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
- 河南女子可以40年不睡觉?科学家观察两天两夜后:她被大脑欺骗了
- 基础为能,旋转为本的“旋理论”,解答双缝干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