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马上评|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

近日 , 有网友建议进一步降低全国手机卡收费标准:“电信公司就是套路 , 刚开始办理卡有活动 , 用2年后又恢复原价 , 我们电信卡已经用习惯 , 我们每个人怎么可能轻易换号码 , 还有现在全国性 , 不管什么网络运营商普遍流量很少 , 分钟数很高 , 而且套餐收费标准很贵 。 ”
对此 , 工信部回应称 , 已推动企业推出各种优惠资费方案和降费举措 , 下一步将督促企业改善资费方案 , 提升服务质量 , 满足广大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
近几年 , 随着提速降费和携号转网的推进 , 电信服务的整体质量应该说有着明显进步 。 但网友反映的流量套餐费用贵、收费标准不透明、电话套餐通话时间长而流量少等问题 , 也确实还真实存在 , 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 相关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 , 就颇能说明问题 。
媒体查询发现 , 时下许多流量套餐都规定了资费有效期为2年或1年 , 如双方无异议则到期后自动续约 。 但问题在于 , 消费者首次办理流量套餐的资费被美其名曰为打折后的优惠价 , 而过了有效期后 , 则恢复到要高出不少的“原价” 。 并且 , 这一点往往并没有进行明确告知 , 很容易被用户忽略 。 如有的电信套餐 , 需要点开页面上的“查看更多”才能看到年限说明 。
这种设计 , 一方面以看似优惠的价格吸引了用户 , 减少了用户在办套餐时对高价的抵触;另一方面通过自动续约可完成对用户的长期绑定 。 因为即便恢复原价 , 用户不仅可能一时难以察觉 , 要变更也要遭遇续约期限的限制 。
而过了续约期限 , 同样还有陷阱等着用户——去年11月 , 人民日报就报道 , 套餐更换升级容易但降档难 , 存在人为设置障碍等现象 。 比如 , “升级套餐时 , 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办 。 但是要降档时却需要本人到营业厅办理” , 并且到了营业厅办理也还可能遭遇“踢皮球” 。
【套路|马上评|流量套餐能不能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总之 ,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套餐 , 多少有误导消费者甚至给消费者挖坑的嫌疑 。
事实上 , 提高电信服务和收费的透明度 , 一直是被重点整治的对象 。 如2018年 , 工信部就专门印发相关通知 , 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合理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 , 并应列明资费结构、收费项目、有效期限等内容 , 做到简单清晰、用语规范、无歧义 , 同时要求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 。 但就现在来看 , 这方面显然仍还有“死角”和“潜规则”要破除 。
除此之外 , 电话套餐的“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 也是另一大突出的“槽点” 。 其中 , 最典型的就是不少套餐内的通话时间长而流量少 , 实用性大打折扣 , 忽视了用户对流量的刚需 。
这次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 在提速降费之下 , 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已由2014年的139元/G下降到2020年的4元/G , 降幅超过95% 。 但是 , 在当前的5G时代 , 用户对流量的总需求大大提升 , 如果直接拿流量单价来比较 , 并不一定能够客观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流量“降费”的真实获得感 。
正如有网友调侃的 , “以前1G能用15天 , 现在1G只能能用15秒” , 即便流量单价大幅降低 , 但总流量消耗同样大幅增长 , 最终消费者所支付的流量成本 , 很可能不降反升 。 所以 , 评价用户的流量负担 , 不应该只考虑单价的降幅 , 而应综合评估流量总需求的变化 。 这也提醒 , 提速降费要有新的“精进” 。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电话套餐在流量和通话时间上的分配 。 目前不少电话套餐都存在着通话时间长而流量少的尴尬 , 这与当前移动电话通话量持续降低 , 而移动流量需求快速增长形成明显的错位 。 显然 , 及时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 对套餐中的通话时长和流量重新进行优化分配 , 才能真正提升用户的真实获得感 。
这些消费者集中吐槽的问题 , 有些是新问题 , 有些则是老问题 。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 但是 , 要让用户满意 , 关键无非还是少一点套路 , 多一些真诚 。 电信服务市场和消费者需求都在不断变化 , 服务的质量自然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