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黄散

【原方配方组成】陈皮30克,丁香6克,诃子(炮、去核)15克,青皮15克,甘草(炙)15克 。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3岁小儿每次4.5克,水半盏,煎3分,食前服(现代用法,共研为细末,按年龄酌服1.5~6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或糖水调服 。亦可用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
【益黄散】婴幼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于夏秋季节 。根据病因不同,本病又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前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大便镜检有较多的白细胞或红细胞 。后者常有喂养不当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食物、脂肪球,或粪糖原阳性 。婴幼儿发病时大便次数增多,有时每天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大便呈稀水样便、粘液或脓血便 。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也可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 。婴幼儿除腹泻外还有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 。一般精神较好,无脱水症状,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 。重型腹泻则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常急性发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 。除有较重的腹泻外,常有呕吐、食欲低下、脱水、发热等,患儿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
婴幼儿腹泻属于中医“泄泻”、“下利”范畴 。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凡喂养不当,饥饱无度,饮食生冷或不洁,或外感风、寒、暑、湿,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引起腹泻 。中医临床上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
(1)根据《中医药研究》,1997,(2):42,祝冬灿报道:应用益黄散加味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 。用药后大便次数、性质恢复正常,热退吐止,脱水纠正为治愈标准 。2天内达到上述标准为显效,3天内达到上述标准为有效,3天以上未止泻者为无效 。结果显效52例,占83.9%;有效6例,占9.6%;无效4例,占6.5% 。处方:青盐炒陈皮10克,炒青皮5克,公丁香3克,炮诃子6克,羌活6克,制大黄3克,炙甘草5克,炒车前子6克,藿香梗5克 。每日1剂,常规煎服,<3岁取汁100毫升,>3岁取汁200毫升,分2次口服 。
(2)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3):26,徐秋琼等报道:应用益黄散治疗婴幼儿腹泻117例,经治疗后3天内止泻42例;3~5天内止泻42例;5~10天内止泻24例;未来复诊5例,无效4例 。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108例,平均疗程为5.3天 。总有效率为92% 。基本方:益黄散,主药为陈皮、青皮、木香(如有寒吐改用丁香)、甘草、煨诃子等 。辨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 。
(3)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94,(4):176,徐尔山报道:应用益黄散治疗难治性腹泻疗效良好 。典型病例:患儿,女,3岁,泄泻反复发作已2年,经过多种治疗效果欠佳 。处方:陈皮5克,青皮5克,诃子6克,丁香3克,甘草3克,秦皮10克 。3剂后,大便次数减少,日行4~5次,又以前方加苍术3克,白术3克,6剂后大便成形,日行1~2次,继以香砂六君丸调治月余,随访1年,泄泻未作 。
(4)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58,(8):23,胡寿康等报道:应用益黄散加味治疗小儿腹泻99例,全部治愈 。处方:陈皮、青皮、诃子、丁香、甘草、半夏、生姜、茯苓、滑石(包) 。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时辨证加减药味及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