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酸枣仁12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 。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3次温服 。
【方歌速记歌诀】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
养血除烦清内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
【主治】虚劳,虚烦不眠证 。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 。
【加减】若心烦不眠,属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较甚者,合二至丸或加生地黄、玄参、白芍等,以养血滋阴清热;兼见盗汗甚者,加五味子、白芍、浮小麦以安神敛汗;心悸较重者,加龙齿、龟甲、珍珠母等以镇惊安神;心悸多梦,时有惊醒,舌淡,脉细弦,属心胆气虚者,可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如精神抑郁,心烦不眠较甚者,可合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合欢皮以缓肝安神解郁,或加人合欢花、夜交藤、石菖蒲、郁金等解郁安神之品,疗效更好 。
【方论】本方证治是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失养所致 。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之治疗原则,当以养血补肝,清热除烦,宁心安神立法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以生血气,其味酸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肝欲酸 。”故方中重用酸枣仁,性平味酸,人心、肝二经,养肝血,安心神,为君药 。茯苓甘淡性平,人心脾肾经,“补五
劳七伤……开心益智,止健忘”(《日华子本草》卷一),宁心神 。茯苓与酸枣仁相配,以加强宁心安神之效,为臣药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 。”故用川芎之辛温芳香,主入肝经,以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与酸枣仁相伍,酸收与辛散并用,相反相成,补肝之体,遂肝之用,具有养血调肝安神之妙,正如《本草纲目》卷一所说川芎乃“血中之灵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用为佐药 。知母苦甘性寒,人肺、胃、肾经,可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景岳全书·本草正》卷四称其“去火可以保阴,是即所谓滋阴也 。故洁古、东垣皆以为滋阴降火之要药”;同时又可制川芎辛燥之性,亦为佐药 。方中甘草之用有三:生者补益中气,合茯苓可使脾能健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即《金匮要略》“夫肝之病…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之义;再者和缓肝急,与酸枣仁酸甘合化,养肝阴,敛浮阳,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三者甘缓川芎之辛燥,防其疏泄肝气太过,即罗美所言:“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古今名医方论》卷一),”以为佐使之用 。全方配伍,共成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 。如此可使阴血得补,心神得养,虚热得清,虚烦不眠、心悸之症可愈 。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酸收和辛散之品并用,兼以甘平之品配伍而成,体现了《内经》治肝而用酸泄、辛散、甘缓之治疗原则 。
【医论】虚烦不眠,原因甚多,有劳伤心脾所致者;有肝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者;也有因外感余热未尽,热扰心神而致者 。本方所治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失养而致 。肝藏血,血舍魂,心主神,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 。尤怡谓:“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归于肝(《金匮要略心典》卷下) 。”肝血充足,魂能守舍,则夜寐安宁 。《灵枢·邪客》云:“阴虚则目不瞑 。”虚劳之人肝气不荣,肝血不足,则魂魄不能守舍,加之肝为刚脏,内
寄相火,阴血虚而生内热,虚热上扰则心神不宁,故见夜卧不安之“虚烦不得眠” 。肝、心为子母之脏,肝血不足,母令子虚,心失所养,则见心悸不安;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则肝阳上亢,阳升风动,清空被扰,故见头目眩晕;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故为咽干口燥;阴血不足,阴虚内热,迫津外泄,故为盗汗;舌红,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阴虚内热之象 。
本方为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失养所致虚烦失眠之重要方剂 。临床以虚烦不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舌红,脉弦细为证治要点 。现代临床神经衰弱、高血压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年期综合征及精神障碍如忧郁症、焦虑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妄想型、肝豆状核变性精神障碍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不安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
【验案】)
(1)某女,32岁 。1936年仲冬,因久患失眠,诸药不效 。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舌绛,脉象弦细,两颧微赤 。此乃素禀阴虚,营血不足,营虚无以养心,血虚无以养肝,心虚神不内守,肝虚魂失依附,更致虚阳上升,热扰清宫所致 。议用养心宁神法,以酸枣仁汤加人参、珍珠母、百合花、白芍、夜交藤,水煎 。另用老虎目睛五分,研末冲服 。连服13剂,便能酣卧,精神内守,诸症豁然(《蒲园医案》) 。
按语:此虚烦不得眠证也 。由于营阴素亏,内热躁扰 。故方用酸枣仁汤加珍珠母之潜以安魂,老虎目睛之静以定魄,百合花朝开暮合,具昼夜之机宜,夜交藤左右相交,取阴阳之交感,白芍可敛戰肝阳 。俾木平火降,神魂不扰,则梦寐安宁 。
(2)某女,49岁 。1982年10月因患湿热病后,出现心烦不安,夜间人睡困难,心中烦热甚,口干咽燥,夜间尤甚,身体消瘦,纳差,但白昼精神尚可 。舌红苔根薄黄乏津,脉弦细而数 。
此为心肝阴虚之失眠,用滋养心肝阴血之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15克(干炒研细,晚上睡前冲服),百合30克,知母12克,甘草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20克,丹参20克,生谷芽20克 。嘱服2~6剂 。1周后复诊,病人服上方2剂后,已能人眠,但易惊醒,醒后难人睡;服6剂后,睡眠饮食正常,夜间烦热亦消失,仅大便略干燥,舌脉同上 。继将上方加柏子仁20克,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
按语:本病例体质阴虚,加之用脑,暗耗心肝之阴,又因患湿热证前医用苦温化湿之藿香正气散加减服2剂后,湿邪虽解,而阴虚内热更甚 。肝阴耗而魂不敛,肺阴伤而魄不藏,心阴损而神不宁 。故用上方加减,药中病机而收效 。
(3)某女,48岁 。患者素有头晕,目眩,多汗,1周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当时血压10.6/2.66千帕(80/20毫米汞柱) 。经医务所大夫急救,很快即醒,后仍有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嗜睡,汗多,以夜间汗出更甚,食欲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 。曾经针灸治疗2月余,并服过归脾汤加续断、巴戟天、牡蛎、浮小麦、枸杞子、小茴香等,未见显效 。诊脉两尺沉细有力,两关弦数,舌质正常无苔 。认为属肝热阴虚,肝阳不潜,兼心血不足,治宜滋阴潜阳,兼养血宁心 。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白蒺藜、女贞子各9克,珍珠母(打)12克,石决明12克,龟甲(打)12克,知母3克,川芎3克,炙甘草3克,怀山药6克,牛膝6克,地骨皮6克,茯神6克 。药后诸症见好,汗出大减,尚有心慌及疲乏感,饮食及二便正常 。改为丸剂,以滋阴养血为主而缓治之 。柏子仁(炒)60克,干地黄60克,麦冬24克,枸杞子30克,玄参30克,地骨皮30克,炒枣仁30克,当归18克,石菖蒲18克,茯神18克,炙甘草18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9克,每日早晚各1丸 。以后渐愈,恢复正常(《蒲园医案》) 。
【研究】
【酸枣仁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本方有很好的镇静、催眠效果;以小鼠为试验,酸枣仁汤还可减轻急性高原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