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上的四次玄武门之变( 三 )


第四次则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李隆基的政变 。其年六月 , 韦后和安乐公主等密谋毒死了中宗李显 , 立温王李重茂为帝 。韦后想效仿武则天 , 于是在京畿要害部门安插韦氏子弟 , 广聚党众 , 准备废黜重茂自立 , 但又害怕相王、太尉李旦反对 , 故欲寻机杀之 。相王之子、临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 , 即联合太平公主等先发制人 , 冲入羽林卫军 , 杀了韦后派来统领卫军的韦璿、韦播 , 占领了玄武门 , 随之纵兵闯入皇宫 , 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相王李旦和隆基父子二人掌握了军政大权 , 后来威慑少帝重茂让位 , 相王登基 , 是为睿宗 。
这四次政变有个共同之处 , 就是各次政变成败的关键均在能否控制玄武门 。在政变中 , 凡控制玄武门的一方即属胜利者 , 凡没能控制玄武门的一方最后都失败了 。可见玄武门在唐代前期这四次政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唐朝历史上的四次玄武门之变】要明白玄武门为什么会在唐朝前期历次政变中具有决定成败的地位 , 就必须知道唐代皇宫的规制 。在唐朝 , 都城的皇家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 , 亦即政治权力中枢 , 所以太极、大明两宫和洛阳宫城的宫殿建筑格局完全一样 , 都是沿着南北向轴线对称排列 , 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 。外朝主要是皇帝听取朝政、举行宴会的宫殿和若干官署 , 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的寝宫和花园 , 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 。而最关健的是 , 外朝位于皇宫南部 , 内廷则处在皇宫北部 。因此 , 皇宫城墙北面诸门就对内廷的安全起着主要的作用 , 这其中 , 作为北面正门的玄武门 , 就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皇宫城墙各门都由宫廷卫军把守 , 而玄武门外就设有两廊 , 宫廷卫军司令部驻在这里 , 称为“北衙” , 有着坚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 。据此 , 政变发生时首先控制玄武门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因为控制了玄武门便可以控制内廷 , 而控制了内廷也就可以控制皇帝 , 从而控制中央政府 , 乃至整个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