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谈日本生活 讨妓女做正妻的事很普遍
一个小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尚武当然是一个最必要的习性 。日本人的尚武是人人知道的,他们在社会上种种的风习与各种组织制度,处处可以表示出他们尚武的精神来 。这一点倒是十几万留学生人人替日本人宣传得够了,用不着我再来说 。我想要特别说明的,倒是充满日本社会的一种平和互助的习性 。我们一定要了解,尚武的习性、组织、制度,一定靠平和互助的习性去调和它、帮助它,才有真实的用处 。“为生存而竞争,为竞争而互助”,这是生活的本能 。尚武是为竞争而有的德性,平和是为互助而有的德性,两者同时是天生成的 。无论怎样野蛮残酷的社会,都有多少平和的习性 。如果天下有不会流泪的人,有不会流泪的民族,那么或者它会绝对不懂得平和的;如果不然,无论怎样好勇斗狠,一定是有一种平和的情绪,流在民族生活的大平原当中 。
日本人尚武的风气,不只是在封建时代几百年当中养成,是开国以来一种新民族的生存必要上产生出来的习性,在前面几章里,处处都有说明了 。而他们平和的习性,表现到社会风俗上成为一种制度,这确是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普及发展的结果 。固然,平和的佛教到了日本,带了许多杀伐性;中国讲仁爱讲中庸正道的孔子学说,会造成日本古学派的山鹿素行的神权说来,这证明思想会随境遇而变化 。可是我们再翻过一面想,日本这个山间蛮族,如果不得到中国、印度的文化,它自己本身绝不会在二千年的短时期当中,发展得出高尚的文化来的 。岂不是至今还是吃人肉、喝人血的鬼么 。
日本的传说,有说上古时代日本地方住着一种“鬼”,是最野蛮的原人,专门吃人肉、喝人的血 。尤其使我们特别注意的,就是日本社会生活当中一切平和的习性,都是佛教种种教义、教仪、教礼的表现和中国文化的“礼教”的表现 。直接渊源于日本固有神道的思想行为是尚武,直接渊源于中国、印度的思想行为是尚文 。更就精神生活的分析上说,日本的信仰生活产生尚武的风习,而艺术的生活产生平和的风习 。我们试把日本所有的艺术分门别类,一件一件的研究,的确很少发现和战斗相关的艺术 。除了武器的装饰和狂言当中关于战事的题材而外,多是表现平和思想与平和生活的 。“茶道”、“插花”两种特殊艺术的流行,并且是专为打消武家杀伐的习性、化干戈为玉帛起见,这是历史所明白告诉我们的 。
日本民族的文明,年代是很浅的 。封建制度的废除,不过是六十年前的事情 。然而社会的文化确是比中国进步得多 。各种野蛮的械斗和名实相符的部落生活,在日本内地是非常之少的 。中国北方的寨子、南方的堡,这种完全是聚族而居的部落,在大一统的放任政治下面,他们过的生活还是日本封建制度以前东南、东北各地民族制下的生活 。法律的效力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而政治的效力不能强制人民的行动 。再加上一个专制的愚民政策,于是中国民族的文化,除了腐败堕落的长江而外,和北方诸胡混合的黄河流域,和苗瑶杂处的西江流域,连封建制度的干涉政治的训练也没有受过,一天一天向野蛮方面退化,这是很当然的 。日本的社会里面所以确实流行着中国礼教的好处,而中国只保留着礼教的腐败无用的堕力,就是这个缘故 。
我们从前住在日本的时候,那时日本的人口没有今天这样稠密,资本主义没有今天这样成熟,由金钱造成的阶级区分没有今天这样明晰,生活没有今天这样困难 。那时日本社会生活的情况,还保存着不少旧日的良好风习 。凡是二十年前到过日本的人,都很知道的 。便是在欧洲战争之前,京坂繁华已绝非日俄战前可比,但是社会的矛盾和裂痕,尚不如今日之甚 。直到大地震之后,民众的心理随着生活动摇,才起了绝大变化 。变化的方向可以一言蔽之,就是“由安定向不安定,由平和向不平和” 。偏偏很奇怪,社会人心一天比一天向不平和方面恶化,而尚武的精神亦一天比一天消失 。信仰心是比从前减少了,而一方面迷信却比从前加多了 。反宗教的运动和无政府的倾向,刚刚与迷信的流行成一个正比例 。经过二十几百年才嚼融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调和在日本人的血液里,造成一种特殊的趣味,现在这日本趣味却是一天破坏一天、一天减少一天 。这一次我隔了六年后到东京,一切闻见,差不多有隔世之感 。简单说:
一、日本人的自信力减少,由自信力减少,而社会的民族的裂痕,便一天一天扩大 。因为信仰渐趋薄弱的缘故,迷信的增加却是五花八门,和三年前我在四川所感觉的,程度虽有不同,而方向完全一样 。任何阶级都被打算的商业心理即日本人所谓“町人根性”支配着 。
推荐阅读
- 日本明治天皇的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明治天皇?
- 杨玉环流落东洋之谜!甚至在日本有了后裔?
- 日本人最想盗挖的中国帝王陵 竟然是他?
- 日本天皇靠什么说服全体国民投降?
- 日本传说最放荡的未婚女皇 用身体统御群臣
- 日本古代历史上著名奇闻“天皇造反”是怎么回事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什么在日本受到如此追捧?
- 日本战败后竟这样做 为美军提供慰安服务内幕
- 杨玉环其实并没有死 而是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 日本自平安时代起曾大量使用中国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