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丰宣透膜原法的作用与功效
【雷丰宣透膜原法的作用与功效】宣透膜原法
【来源】《时病论》卷之五 。
【组成】厚朴一钱,姜制槟榔一钱五分草果仁八分,煨黄芩一钱,酒炒粉甘草五分藿香叶一钱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用法】加生姜三片为引 。
【作用与功效】芳香化湿,透达膜原 。
【主治】湿疟,寒甚热微,发则恶寒而不甚热,一身尽痛而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脉象缓钝而不弦 。
疫疟,寒热往来,或一日二三次,或一次而无定期 。寒轻热重,口渴有汗,右脉多胜于左 。
湿温,寒热似疟,舌苔白滑 。
【方解与方论】
本证因邪遏膜原所致,故用槟榔、厚朴、草果、藿香、半夏、生姜透达膜原,燥湿化痰,黄芩清除郁热,甘草和中益气 。
雷丰云:“朴、槟、草果,达其膜原,祛其盘踞之邪,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拟加藿、夏畅气调脾,生姜破阴化湿,湿秽乘入膜原而作疟者,此法必奏效耳 。”
【验案精选】
(一)风疟时邪乘人血室
城南龚某之女,先微寒而后发热,口渴有汗,连日三发,脉弦而数,舌苔黄腻,此因夏伤于暑,加感秋风,名风疟也 。遂用辛散太阳法去羌活,加秦艽、藿梗治之 。服二帖,疟势未衰,渐发渐晏,且夜来频欲谵语 。复诊其脉,与昨仿佛,但左部之形力,颇胜于右 。思仲景有云:昼则明了,夜则谵语,是为热入血室 。今脉左胜,疑其血室受邪,即询经转未曾 。其母曰:昨来甚寡,以后未行 。此显然邪入血室之证也 。姑守前方去防风、淡豉,加当归、赤芍、川芎、柴胡,服之经水复来,点滴而少,谵语亦减,惟疟疾仍然 。再复其脉,左部转柔,余皆弦滑,已中病薮,可服原方 。幸得疟势日衰一日,改用宣透膜原法加柴胡、红枣治之,迭进三煎,疟邪遂解 。(《时病论》)(二)时行疫疟
己卯夏五,患寒热者甚众,医者皆以为疟 。所用咸是小柴胡汤、清脾饮,及何人饮、休疟饮等方,未有一方奏效 。殊不思经谓“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疟每发于秋令,今于芒种夏至而发者何也?考岁气阳明加于少阳,天政布凉,民病寒热,斯时病疟者,尽是时行疫疟也 。有建德钱某来舍就医,曰:患疟久矣,请先生截之 。丰曰:此乃时行疫疟 。遂用宣透膜原法加豆卷、干姜治之,其效捷于影响 。后来求治者,皆与钱病无异,悉以此法治之,莫不
中 。可见疫疟之病,不必拘疟门一定之方,又不必拘一定之证,更又不必拘一定之时,但其见证相同,而用药亦相同者,断断然矣 。(《时病论》)(三)长期高热
郭某某,女,55岁 。1984年4月1日入院 。病人发高热二月余,体温波动在37.5℃~40℃之间,经多处中西医药治疗无效 。刻诊:形体消瘦,脸色晦暗,发热恶寒,热重寒轻,以夜为甚,口黏不渴,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头昏头痛,咳嗽,痰白而黏,胸闷心烦,纳呆寐差,寐时胸背汗出,齐颈而还,汗出而热不退,大便秘结,脉细数,舌红,苔黄白相兼,稍腻 。检查:白细胞15.2x10'/L,中性粒细胞0.78,两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散在性湿性啰音,摄胸片提示:慢支并感染,肺气肿,右中叶陈旧性萎缩 。证属湿热胶稠而邪热嚣张的湿温证,拟疏利祛湿,开宣膜原 。选雷丰宣透膜原法加减:厚朴14g,藿香10g,槟榔10g,半夏6g,草果10g,黄连6g,黄芩10g,云苓12g,泽泻12g,甘草4g 。服上药2剂后,大便即泻下6次,并吐出大量白色稠痰,其体温即降至38.3℃,精神转佳 。原方续进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夜汗止,诸症亦基本消失 。继用异功散加味调理二日痊愈出院 。
按雷丰宣透膜原法本治湿浊偏甚,郁遏阳气,证见寒甚热微之寒热病,此例却是热甚寒微之湿热病,乍看似不甚合拍,然其热为湿浊偏甚所致的病机则是一致的,故稍加化裁后,能起到分消上下湿热之效,从而得以痊愈 。[罗健吾.长期高热治验.四川中医,1987,(2):15] 。
(四)低热盗汗
王某某,女,44岁 。1985年2月5日初诊 。自诉盗汗5月余,X线摄片提示心肺无殊,屡服中西药无效 。诊见病人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恶心,便干溲短赤,傍晚形寒,身热不扬,舌边红、苔白腻,脉弦 。此乃湿热阻遏膜原,郁蒸肌表,腠理开合失司所致 。宜雷丰宣透膜原法,用达原饮加味:川朴、柴胡各6g,槟榔、枳壳、藿香、佩兰、制半夏、焦山栀、冬桑叶、碧玉散(包煎)各10g,草果、黄芩各5g,青蒿15g,辟瘟丹(吞服)1锭 。3剂后盗汗基本消失,傍晚寒热除,白腻苔化,脘舒纳增,恶心已止,予上方
去辟瘟丹加糯稻20g,4剂告愈,追访1月,一切正常 。[孙慧芬.透膜原法治盗汗低热.浙江中医杂志,1994,(9):430] 。
(五)腹胀
邓某某,男,38岁,本厂三号车间工人 。
初诊(1983年9月17日):病人自诉纳差、脘懑、腹胀、大便稀溏已两年余 。曾在某医院门诊请中医诊治,服桂附理中汤、平胃散、补中益气汤等温中健脾、理气消胀及芳化祛湿之剂前后达二百余剂,疗效不著 。刻诊:除上述症状外,见舌苔白厚而腻,中心黄黑而润、脉小滑 。诊为痰浊伏于膜原,阻遏气机,肠胃不和,脾失健运 。治以辛香宣透、和胃化浊,方用宣透膜原法化裁:厚朴12g,焦榔12g,草果6g,黄芩12g,法夏10g,甘草5g,陈皮10g,竹茹10g,茯苓10g,黄连10g,滑石18g,藿香10g,通草6g,杏仁10g,2剂,水煎服 。
二诊(1983年9月19日):服上药两剂后纳馨,脘懑、腹胀、大便稀溏诸症均有明显减轻 。苔白厚腻亦略减,中心仍微黑而润 。病情虽见好转,然痰浊阴霭之邪最易却而复聚,宜继服上方,一鼓作气,剪除余邪 。
二诊后数月,病人来诉云:继服上方两剂后自觉已无不适,故而自行停药,未再继续治疗 。缠绵两年之疾,竟告痊愈 。嘱薄滋味,慎起居,善为珍摄调养,以杜复发 。[柴乐易.宣透膜原法运用浅识.四川中医,1986,(8):9](六)腹痛
女,学生,2002年8月29日诊 。病人发热恶寒,腹泻2天 。体温37.8℃,曾服用氟哌酸治疗,现腹泻止,但腹痛明显 。查咽部充血,腹软,左下腹轻压痛,因无大便而未查便常规 。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数 。证似湿阻膜原,而遵雷丰之方:藿香12g,厚朴、草果、大腹皮、黄芩、连翘各10g,半夏、木香各6g,甘草3g 。服药3剂,体温下降至36.6℃,腹痛除,余邪尽解 。
按此法师于“达原饮”,胜于吴又可 。去白芍、知母之阴柔,加藿香、半夏、生姜之芳化、燥化、温化,可谓不拘治湿之一格 。[金淑琴.雷丰诸法
(诸方)杂病治验.山东中医杂志,2003,22(4):247-248] 。
【临证提要】
本方由吴又可达原饮演变而来,即达原饮去知母、白芍加藿香、半夏、生姜而成 。与原方相比,较为温燥,故用于湿浊较重者宜 。若湿邪化燥伤阴者则不宜,故雷丰云:“阴亏热体者,须酌用之 。”若阳虚脾寒者,“可加老蔻、干姜 。”
柴乐易认为,方中草果,举足轻重,欲得引诸药入膜原以除秽浊之邪者,非草果莫属 。临床上凡舌苔厚腻、胸脘痞闷、身困纳呆之因脾湿痰浊内阻者均用为主药,不必囿于时感 。临床运用本法尚可根据症情加减出入,如见寒热者加柴胡、青蒿;痰嗽者加杏仁泥、瓜蒌壳;呕恶者加白蔻、苏梗、竹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