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重大变化!花呗启动品牌隔离,定位中小额引导理性信贷

消费金融在我国已经走过了10余年时间,行业格局几经变革,近年来得到爆发式增长。随着监管更加精细化,整个行业进一步向有序健康发展。近日,花呗就宣布启动品牌隔离工作,用户的花呗陆续更新为“花呗”和“信用购”服务,这是其落实消费信贷相关监管要求、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举措之一。
消费|重大变化!花呗启动品牌隔离,定位中小额引导理性信贷
文章插图
同时,我们看到,监管的持续整治和规范,规范了消费金融产品的边界,也再次将理性消费带到年轻消费群体间。消费金融不再只是单纯的消费升级“支持者”,也逐渐承担起引导年轻消费者理性消费的责任。
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金融
受疫情影响,消费金融行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虽然在2020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缓慢,但随后再次恢复增长态势。“与此前无序增长不同,在监管的渗透下,本轮发展呈现出稳定、长期的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行业爆发式增长已不再,当前行业竞争较充分,风控能力和资金成本是影响公司盈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也正是在2020年,消费金融市场迅速扩容,前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33家,已开业的有29家,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千亿规模首次增至5000亿。
后疫情时代,旅游、餐饮、商超等实体产业的复苏,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意愿,消费金融行业用户增速不断提升。从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上半年业绩来看,营收、净利基本已经恢复双增长趋势。
但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但同比增速仅为5.18%,较2019年的28.67%下滑明显;贷款余额为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较2019年的30.65%回落明显。可以看出,消费金融行业规模增速已从高速向“稳健”换挡。
在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消金行业开始重点关注公司治理、防范金融风险、差异化等。《报告》中提到,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消费金融服务,帮助消费者在能力范围内增加消费,应当且必须发挥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坚守合规底线、坚持普惠定位,提供适配消费者还款能力的贷款额度和价格,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金融“供给侧”服务。
而如何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消费金融服务一直是行业内持续探索的问题。年内,花呗启动的“消费兴农”系列活动,试图解决消费金融与乡村经济合作模式单一的问题。在农户端,花呗为农户提供人均2000元的免息额度,在淘宝、天猫购买小型农机、农药、种子等生产设备、资料时,可分6期免息支付,减少农户的资金压力。目前,已有超过15万款农资相关产品获得花呗贴息。在消费端,通过流量和补贴倾斜,帮助重庆、江西的农户卖出更多农产品,带动农产品上下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业内认为,由于行业竞争激烈,有效的下沉市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让平台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打造差异化产品。
规范发展促行业迈入新阶段
事实上,做精做细金融服务亦是在监管引导下进行。今年年初,央行划定2021年监管重点,提到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2021年3月,人大通过“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公告,要求所有贷款机构明示其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同时,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控制借款利率上限、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