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造车不如造厂( 三 )
造车不如造厂的规模化效应,毫无疑问是新势力们成功的财富密码。
03、未来平台为王?传统车企被造车新势力打得丢盔弃甲,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固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主动性的变革。
那么按照电动车的未来在智能化的逻辑,苹果难道真的会成为最终的赢家?现实也并非只会是历史的重演。
谷歌、百度就曾重押无人自动驾驶的软件系统,几番挫折后一个技术突破缓慢,一个与传统车企分分合合,最终不得不躬身入局。
华为言必称坚决不下场造车,但自研的HiCar系统只能选择名不见经传的中小车企合作,主流品牌车厂要么是有图谋自己软件生态的野心 ,要么是在设防互联网企业的出尔反尔。
文章插图
智能手机领域最终形成安卓、iOS系统双分天下的格局,一是老牌厂商的塞班、Windows Phone系统固步自封,没有意识到开放生态的平台收费模式更加具有未来,二是摩尔定律还处于辉煌时期,硬件平台的快速发展,得以让软件体验呈现出完美状态。
智能汽车战争的开端,便发于软件生态的竞争。BAT早早地投入团队、资金进行车联网系统的开发,但苦于合作车企的貌合神离,落地场景实现进度缓慢。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们吸取教训,软硬并行,每家都开发出自己的软件平台,但本质上仍没有脱离底层安卓系统的框架,且其使用体验还要受制于上游英伟达等芯片厂商的算力技术突破。
更何况,这种打造软件闭环生态,进行平台垄断收租的盈利模式,正在被世界各国政府警惕,以及面临服务、内容提供商的反击博弈。
手机领域苹果与政府、内容提供商的官司不断,华为在国内也与腾讯等软件提供商,不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谈判战争。
智能化电动车未来的软件生态,目前来看只有订阅制的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尚有各家的独门技术和收费空间。其他车载软件的移植和开发,至少在各家月交付量只有1万的市场空间里,还不足以吸引优秀的产品和团队。
那么与其担心美好的未来能否有实现的一天,还不如抓紧可以看到的当下,开足马力,不断造厂。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CES 2022:大法造车,VR借元宇宙还魂|极客一周
- 交付|李斌:苹果造车对用户和产业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 品牌|双11热度大不如前?今年双11有三点不一样,网友们表示心累想退坑
- 稻盛和夫|马云3次请教,任正非自愧不如,美国制裁下,稻盛和夫一招制敌
- 终局|与其高歌「元宇宙」,不如先从「拼图」开始
- 阿里巴巴|马化腾现在身价多少了看到金额之后,连马云都要自叹不如
- 宜家|继跨界造车后,行业巨头纷纷跨界卖房,许家印慌忙断臂求生
- 员工|居然不如国内大厂!谷歌员工年薪曝光:看着挺高,但还是被压着打
- 斯科特|造车之路“崎岖不平”,将于2025年问世的苹果(AAPL.US)汽车再失三员大将
- 京东|京东参股新能源车企,多领域进军"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