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埋点实施的全流程实操与经验分享( 三 )


公司内部团体,其实本质就是一个社区,用运营社区的方式去运营公司的内部这些业务分析师团队,按照这个框架去运营效果会好些:

  1. 产品组织培训
  2. 核心KOL的扶持
  3. 组织更多专题培训,逐步增加KOL的曝光
  4. 让KOL获得成就感,主动去分享
  5. 社区活跃自洽
产品这里要全程参与,还是要把控节奏的。
拿我推广智能运营来讲,先公司内部各个项目部逐个约小范围手把手培训,录制简单视频,累计培训了21轮。
然后培育出一些业务的实践案例,对某个top项目特定来源的用户销转提高了5个百分点,把这个案例成果,以及具体的配置方法写成案例,发送全员,让产出成果的人获得成就感,让没产生结果的人产生焦虑感,这个社区的动力就来了!
最后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平台运营部主动发了个全员邮件,说要分享下自己的运营规范,让大家参考,这个时候,就已经稳了,大家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2. 传递价值上述的培训,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价值的传递,让业务亲身感受到好处,感受到价值。让业务人员直呼“这玩意真好用”。
小案例还是不够刺激,还得来一波大的,公司仍然没用神策组织过大型的公司级活动,正好,双十一来了。
双十一的活动的实施难度很大,相当于全公司的资源都调动了一遍,主办活动的运营同学在数据方面也没啥经验,这个时候,就得产品上了。
其实产品这里也是第一次,但本质上还是项目管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梳理下各个活动环节涉及到的人,物料等因素。最后整理一个全局的文档,让业务人员根据这个文档,可以快速的查看自己的负责范围,以及时间线。
最终,这年双十一的活动在数据的加持和快速反馈下,以及各种其他因素的叠加下,比这上一年度提升了超过100%,很激动。
基于这个第一次的活动,也相当于对公司从零突破把公司级别大型活动的sop梳理了一遍,符合公司层面的实际业务情况,沉淀了价值。
这个活动的sop,包含数据埋点的梳理、活动玩法管理、活动商品的梳理、页面埋点物料的梳理、测试物料、上线预运营、活动看板配置,数据如何追踪标记,节后复盘等流程的细节,并且还在文档中建立了真实的活动经验积累,每次活动都有新增,对后续活动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双十一之后,这个sop又支持了公司的双十二等后续活动,流程顺利。
此环节检查清单:可参照sop的清单来检查,如果公司本身有数据活动的流程,那自然是极好的!
3. 争议的点:产品在实施的过程要做哪些事?直白的说,能采购第三方服务系统的公司,大概率可以推定公司本身在这个领域不够强,或者更省成本,或者做了效果不够好。
神策的实施,分工上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研发、业务等部门都无法立刻感受到系统的必要性,并且也不承担任何关于系统的责任,此时必须有一个主导的角色,一个带头人,只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解决问题的,如果严格的把问题边界划分清楚,那很多关于神策实施赋能业务的点,都无法推动,也就无法产生效果,作为一个产品,如果是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使劲的把事情往前推,即使后面有了功绩大家一起平摊,也是一个正向的解决。
如果要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那么关于神策的实施这里会进入死停滞的状态,大家都在等,项目进度无法向前,最后项目失败,产品是肯定不愿看到的。
所以,在遇到一个问题时,产品要主动承担,先把所谓的背锅念头抛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