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埋点实施的全流程实操与经验分享( 二 )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清晰的区分两个类型的页面浏览。但如果页面的类型的灵活添加,并且无上限的话,每增加一次就得埋点一次,无限制的增加维护成本。
【 业务|埋点实施的全流程实操与经验分享】这种某个属性来区分事件,且属性会无限制增加的场景,建议按照如下的设计模式。
设计“频道页浏览事件”,并且事件中增加属性“频道页类型”,各种类型的页面如A,B,都是频道页类型的一个属性值。
这样,事件不会再增加了,每次增加都是上报了一个属性值,降低了维护成本。
但是,不能一刀切,如果公司要做一个大型的活动,这个活动很重要,且需要单独的关注页面的浏览情况,关注用户行为,则有必要单独设计一个埋点事件了,如“双十一专题活动页浏览事件”,这样就能单独统计指定埋点,减少干扰。
按照此种思路,继续设计剩余埋点,也要把公共属性和自定义属性都在埋点文档顶部标记出来,公共属性是所有埋点事件都会带的(如平台类型,或者机构ID),便于研发识别。
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也列了事件埋点环节的检查清单,请大家收藏备用。
检查清单:

  1. 事件英文变量名,大小写检查,重名检查
  2. 属性英文名,大小写检查,重名检查
  3. 属性值类型,逐个属性检查,避免出现同属性名,但类型不同的情况
  4. 埋点的端,要尽量标明
  5. 触发的时机,也要在每个事件上备注清楚
四、事件埋点的开发与校验确认埋点需求文档无误后,就进入开发环节,推动各端研发评审需求,讨论上报时机和实现机制,可能会出现需求变动,以全局最优方案为准。
如上所述,神策埋点分为自定义埋点和预置埋点,预置的埋点会直接通过sdk的方式上报到神策的数据库中,自定义埋点在我们公司则通过如下技术流上报:
  1. 客户端——redis
  2. 一套自己开发的拉取程序(原理是拉取上报的落盘数据,并使用神策的sdk转成sa日志文件)
  3. logAgent导入到神策数据库
这种架构是为了兼容一些业务属性需要二次处理,比如订单上报后还需要再从CRM系统读取是否为电销成单,所以就把这部分属性传到自己开发的程序中,取数补数等操作,然后再上传。
此处也是给个参考,redis可换成kafka,logagent可换成其他的导入工具,只要能适应公司自身业务就好。
开发环节会遇到各种bug,比如研发不看文档,自己命名,或者不同的研发有按照驼峰命名,有的按照下划线命名,最后上报到系统了,就乱成粥了。
这里也有一个检查清单,有需要的可以收藏备用。
检查清单:
  1. 检查测试环境上报的事件名与文档的事件名,包括大小写
  2. 检查测试环境上报的属性名与文档的属性名,包括大小写
  3. 测试环境上报的事件名与属性的关系,对比文档中的事件属性关系
五、系统上线与实施培训此环节和正常产品开发没有区别,只是需要提前发布上线邮件,并且组织现场培训,让涉及到的业务方都及时参会,培训埋点的使用场景,如果是第一次对接,这种上线神策方面会提供人员现场培训操作,不再赘述。
六、业务推广与赋能系统上线了,也培训完了,这个还远远不够,因为业务人员还没接受这个系统,不知道这个系统能提供什么价值,或者说知道了系统的价值却不知道如何获取。
所以造成了产品费了好大劲,以为提高了公司的数据成熟度,最终业务没人用的尴尬。
此时就需要业务推广了,分两个角度来阐述。
1. 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让业务人员自己动手操作起来,如何培训也是有套路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