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补充2.8亿美元弹药后,哈啰凭什么战滴滴、斗美团?( 四 )


“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是无边界的,哈啰将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包括酒店住宿等在内的、基于出行的综合性普惠生活服务平台。”
成功利用智能物联网抢占用户实现、提高用户黏性,就等于为本地生活服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目前,哈啰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块已经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不错效果。
今年2月份开始,哈啰陆续上线到店购业务和酒店业务。
到店购的首批试点城市选择了广州、珠海等大湾区重点城市,随后宣布进军上海,看中的都是当地消费潜力较高的用户。至于酒店业务,以全资收购的上海钧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依托,今年年初先后在合肥、成都等城市推出自有品牌哈啰小旅馆和哈啰酒店。
共享经济|补充2.8亿美元弹药后,哈啰凭什么战滴滴、斗美团?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哈啰官网)
阿里自然是乐于看到哈啰在本地生活市场兴风作浪的——因为这会直接侵蚀美团、滴滴,以及携程、同程等垂直领域巨头的市场份额。
根据智研咨询统计的数据,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增长率较2019年出现大幅反弹,呈现V字型走势。这种增长趋势表明,疫情的爆发的确深刻改变了国民生活习惯,给本已陷入胶着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突破口。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到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爆发式增长到35.5万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在10%以上。而且截至目前,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仅为24.3%,还有增长的空间。
本地生活这块大蛋糕,阿里当然不想错过,哈啰自然是其冲击美团统治地位的排头兵之一。
共享经济|补充2.8亿美元弹药后,哈啰凭什么战滴滴、斗美团?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智研咨询)
说到这,或许我们真的不应该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哈啰了——打通智能物联网、本地生活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构筑自己以出行为基础的业务生态之后,哈啰早已摘掉共享出行企业这个标签。
但,走出共享出行,乃至共享经济圈子之后,哈啰活得越好,越能提醒我们:单靠共享,市场好像真的无法培育出一只强大的独角兽。
“共享单车业务最好只占一成”杨磊曾说过,在哈啰未来的营收结构中,“共享单车业务在哈啰的业务里最好只占一成”。
按照哈啰现在的营收构成来看,想要达到这个目标还差很远。但本地生活服务、智能物联网和自营电单车等业务都在稳步推进,哈啰的营收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回过头来,我们从已经作古的ofo、摩拜,再到成功转型的哈啰,可以清晰地看到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出行在国内的水土不服。
除了分析哈啰这个成功转型的样板之外,共享出行模式在国内的折戟,也值得我们解读。
共享经济|补充2.8亿美元弹药后,哈啰凭什么战滴滴、斗美团?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Pandaily)
在共享出行进入中国市场初期,摩拜和ofo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大战以两败俱伤告终,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客观原因:用户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大数据和智能化管理不成熟、配套监管政策尚未到位、线下运营成本过高等等。
就拿政策来说。2017年,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次年杭州宣布对共享单车进行“大瘦身”,把计划总量减少三分之一。
当时,各大平台在杭州共投放了约77辆共享单车,政策一出它们都得花费不菲的物流费、线下人工调度费,将这些无处安放的单车运走。
而不可持续的烧钱补贴战,更是直接把ofo、摩拜完全拖垮。
不幸的是,经过多年发展,共享经济概念的确在国内深入人心,用户的消费习惯也早以形成,但各家企业却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