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华龙一号”等大国重器,背后有个小秘密

11月上旬 , 福建福清 , “华龙一号”首堆又完成了一次换料 。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 , 随着全球首堆工程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 我国成为继美法俄后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 。
“如果把核反应堆比作一个‘高压锅’ , 拉伸机就是用来开锅换料的‘开盖器’ 。 ”
为这个直径四米多、十几米高、重达百多吨的巨型“高压锅”开盖换料 , 是核反应堆运行中要求控制精度最高且人员辐射计量最大的环节 。
换料一次 , 时间要控制在五小时以内 , 如果延时一小时 , 就会有上百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 周文说 。
用作“开瓶器”的拉伸机是由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雷蒙赛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 , 周文是这家公司董事长 。
“单项冠军”们
怀柔 , 雷蒙赛博车间内 , 董事长周文让工作人员为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演示另一项绝活 。
一个笔记本电脑作为大脑的电源加一个机器人 , 构成了一个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系统 。 工作人员坐在笔记本前不断调整屏幕上的参数 , 机器人就在远处按指令做精细焊接 。
周文说:“未来的焊机就像游戏机 , 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就能远程操作 。 ”他拿起一个零件递给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 “你能看出哪里是焊接的吗?”
“跟新的一样 。 ”
“迎光看 , 这里有一点点色差 。 ”周文笑着指给采访人员看 。
他说 , 对于核反应堆驱动的核电厂 , 主管道就类似“血管” , 一旦破裂 , 后果不堪设想 。 核电站的主管道超窄间隙焊缝 , 人工无法进行焊接作业 , 雷蒙赛博解决了核电站主管道窄间隙自动焊接装备和工艺的国产化问题 。

技术|“华龙一号”等大国重器,背后有个小秘密
文章图片

周文向采访人员介绍情况 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裴小阁摄
雷蒙赛博的这些机器人所焊接的管道焊缝外观非常细腻 , 就像“老军医”操刀做的无痕手术 。
“带着兴趣做难的事情最容易成功 。 ”周文一直这样对团队说 。 “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7岁 , 90%以上都是本科生” , 他说 , “我是学机械制造的 , 做技术是件好玩的事 。 ”
连续多年 , 雷蒙赛博的研发投入占比都在20%以上 。 对研发的高投入 , 不仅使雷蒙赛博的核心技术建起了“护城河” , 企业效益也大幅提升 。
“我们公司没有销售人员 , 只有两三个联络员 。 ”周文说 。
雷蒙赛博的产品以销定产 , 是“零库存”的 。 订单多得做不过来 , 这是因为公司的人手有限 , 产能就那些 , 周文无奈又有些自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