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二 )



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文章图片

屠呦呦也是凡人 , 她能在平凡的日复一日中建立非凡功勋 , 不靠偏运 , 所谓的“福至心灵”其实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开花结果 。 而揭开“看见”与否的表征 , 科学家的价值判尺归根结底是科学与真理 。 正因为心之所向在于科学与真理 , 她在科研路上的目力所及才能没有禁区、没有规训、没有论资排辈、更没有业务以外的其他“派” , 只会为事实、数据、严谨的真理而据理力争 。 《屠呦呦的礼物》写出了求真的晶莹纯净心 , 便立住了原型人物鲜明的科学家精神 。
以外化的波澜不惊写内心的挚爱深情
如果说“目中无人”是剧中屠呦呦专注于内心研究世界的特别表现 , 那么始终波澜不惊的情感表达 , 则是她另一张与众不同的女性表情 。
不同于中国传统观念对贤妻良母的定义 , 屠呦呦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上无疑是淡然甚至缺位的 。 她一心扑在研究上 , 家务事无巨细都由丈夫李廷钊操持 , 两个孩子也天各一方一个托付给宁波老家的父母 , 一个寄宿在北京的幼儿园 。

中国|?《屠呦呦的礼物》:平易中见崇高,永远不老的中国女性科学家深入人心
文章图片

剧中有几场父母与孩子的戏 , 无数人为之潸然泪下 。 屠呦呦奔赴四川寻访民间验方 , 满心只有与时间抢时间 , 利用外调机会应访尽访 。 父母带着小女儿跋涉千里来到北京探家时 , 她正赶牛车、坐拖拉机、靠双腿跑 , 穿行在四川的山野民居 。 待她风尘仆仆回京 , 经刘奶奶提醒 , 才想起那封告知父母即将来京的家书始终没顾得上拆 。 看着被父母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家 , 打开桌上她最爱吃的宁波特产 , 泪流满面的何止荧屏上的屠呦呦 。 此去经年 , 课题组成功提纯出青蒿素 , 屠呦呦终得空在上海出差间歇转道宁波探望家人 。 在老家 , 父亲的门栓拴上又拿下 , 女儿口中的称呼也终于从“她”变成了“妈妈” , 可没两天 , 海南的临床试验出了问题 , 即刻返京成了她义无反顾的决定 。 分别时 , 年幼的小军紧紧抱着妈妈送的新鞋舍不得放手 , 哪怕那鞋买错成了两只右脚 。 眼看又是无尽的分离 , 老父亲读报时颤抖的双手 , 谁说没有触到观众心底 。
在周迅、张颂文、奚美娟、白志迪等实力派演员精湛细腻的表演下 , 一个在家庭关系里被父母埋怨又包容、被丈夫无条件支持与回护的屠呦呦清晰可见 。 亲人们用世上最温柔敦厚的情意守护着这位女科学家 , 让她得以暂时搁置感性 , 而把理性付诸全部时间 。 女性力量在《屠呦呦的礼物》中 , 不是通常意义的温柔解语 。 在“大家”的范畴里 , 编剧把屠呦呦的更多感性留给素昧平生的患者 。 在海南 , 她给不幸病故的小女孩床边摆上一朵鸡蛋花 , 为找不到合适的抗疟药物寝食难安 。 课题组终于在青蒿上打开了局面 , 为了加紧时间 , 她不惜以身试药 , 只为赶在疟疾的高发期取得足够样本的临床数据 , 等不及“又一个365天”的焦灼里 , 饱含她深埋的柔情和热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