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科技战“疫”背后的首善之力

首都科技创新要素的一次集体迸发
今年4月 , 科兴中维第三条原液生产线在北京大兴建成并正式投产 , 让疫苗年产能提升到20亿剂 。 20亿剂 , 意味着10亿人将获得保护 。 从0剂到100万剂 , 再到1亿剂、3亿剂、10剂、20亿剂……在与新冠病毒鏖战中 , 这样的速度和质量是如何实现的?
时间回到一年前 , 2020年5月6日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浙江疾控、科兴控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并在杂志官网公布 , 分析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英国、西班牙五个国家的11个毒株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免疫效果 , 一时间震惊中外 。
“猪都不好运进城的时期 , 11个毒株怎么‘运进城’?”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半开玩笑地说 , 疫情初期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 , 企业研发也遇到了难题 。 但令他欣慰的是 , 政府得知企业难处后 , 第一时间协调联防联控小组 , 从浙江杭州到北京 , 毒株运输一路“绿灯” 。
“在科研成绩面前 , 各参与主体不会互相吃醋 , 而是齐心吃饺子 。 ”作为北京市联防联控小组科技组组长 , 许强见证了疫苗研发全过程 。
2020年1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确定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发布 。 而后 , 在京各科研力量快速行动 , 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物、科兴中维……所有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 , 不计成本、日夜鏖战 。
“在这场战役里 , 一个科学家能够攻关一个点 , 千万个科学家就能攻关千万个点 。 ”许强说 。
在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场代号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发计划快速启动 , 并联推进以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为主的疫苗研制工作 。
疫苗研发经费投入大、研发周期长 , 在科兴中维疫苗研制最艰难的起步阶段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 , 雪中送炭 , 一周内完成应急科研立项和经费下达 , 为企业开展疫苗研发提供了第一笔财政资助资金 。
有了非典疫苗、甲型流感疫苗等临床研发的经验 , 尹卫东深知 , 对于新冠疫苗来讲 , 产业化与科研同等重要 。 为协助企业提前筹备生产保障 , 大兴区政府第一时间协调出7万平方米基地厂房 , 专门用于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车间 , 并“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办理了各项开工手续 。
回顾大兴基地建设历程 , 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经理宋世明表示 , 疫情期间科兴找不到施工队 , 政府暂停自己项目建设 , 让出施工队;疫情期间办不了手续 , 政府直接上门办公 , 2天办结迁址和营业执照变更 , 25天完成前期工程施工手续审批 , 100天建成疫苗生产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