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数据中心走进“海洋时代”国内首个海底数据舱珠海揭幕


海洋|大数据中心走进“海洋时代”国内首个海底数据舱珠海揭幕
文章图片

海底数据舱揭幕现场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梁喻 实习生 赵翊辰 摄
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沈钊、实习生詹楚芳报道:10日 , 全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在珠海高栏港揭幕 , 这标志着我国大数据中心走进了“海洋时代” 。 据介绍 , 海底数据中心以城市工业用电为主 , 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辅 , 具有低成本、低时延、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
打造海底数据舱“胎盘”
10日揭牌的海底数据舱由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兰信”)联合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打造 。 海兰信从2020年初开始进军海底数据中心研发 , 和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
2020年底 , 由海兰信和广船国际联合建造的首个绿色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罐体在广船国际成功建成并开始进行相关水下性能测试 。 广船国际主要承担了保护数据中心并能承受海底高压的圆筒形罐体建造和起到关键作用的冷却系统的管路设计和制作 , 并负责完成了整个海底数据舱的安装 。
圆筒形罐体是海底数据舱的“胎盘” , 其密封性能是确保数据中心能否在海底正常运行的根本 , 罐体下沉至海底之后 , 将要长期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力 , 因此必须确保其制造精度和强度 。 而冷却系统则是海底数据舱实现降温功能的“散热器” , 是海底数据舱完成热交换的核心环节 , 其建造难点主要在于要在圆筒形罐体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管路的设计优化 。
一次性通过压力密闭试验
【海洋|大数据中心走进“海洋时代”国内首个海底数据舱珠海揭幕】作为国内首个海底数据舱 , 在此前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 项目伊始 , 广船国际就组建了一支由各部门经理担任项目组成员的专业项目团队和海兰信技术团队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
在罐体钢结构制造中 , 专门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焊接技师负责施工 , 并从材料和焊接工艺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 , 层层把关质量 , 最终一次性通过压力密闭试验 。 在冷却系统的设计制作过程中 , 在充分考虑设备的结构形式后 , 广船国际利用其造船管路设计的丰富经验 , 不断优化布置 , 最终确保了该罐体冷却系统的综合性能一流 。 在数据中心安装阶段 , 项目团队联合海兰信技术人员 , 在短短20天时间内 , 就完成了钢结构、电气、液压和冷却等集成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的任务 。
故障率是陆地的八分之一
大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重点内容之一 , 目前的大数据中心主要建设在陆地 , 年经济体量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 但大数据中心建设在陆地上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 冷却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冷却水资源 。 而中国沿海发达省市数据中心增长迅猛 , 导致类似资源矛盾尤为突出 。 为此 , 推动科技创新 , 加强海洋空间利用 , 将沿海省市的数据中心布放到近海海域是一种最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
据了解 , 海底数据中心以城市工业用电为主 , 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辅 , 具有低成本、低时延、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 据测算 , 海底数据中心的故障率是陆地的1/8 。
无需占用陆上资源还节能
海兰信副总裁徐坦表示 , 海底数据中心对岸上土地占用极少 , 没有冷却塔 , 无需淡水消耗 , 既可以包容海洋牧场、渔业网箱等生态类活动 , 又可与海上风电、海上石油平台等工业类活动互相服务 。 将数据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极大地缩短数据与用户的距离 , 不仅无需占用陆上资源 , 还能节约能源消耗 , 是完全绿色可持续发的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编辑: 正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