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臣变阶下囚 揭秘纪晓岚的离奇一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 。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会,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此前,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曾点评过许多学术典籍与名家诗歌,也撰写过家喻户晓的《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都无法与《四库全书》相媲美 。《四库全书》成为纪晓岚一生最大的荣光 。这荣光的背后,是一个学者型官员载浮载沉的人生道路 。
容貌丑陋的近视眼
读者一定很想知道,有着各种传奇经历的纪晓岚到底是什么样子 。根据清代人的描述,他“貌寝”、“短视”,也就是说,不光容貌丑陋,还是个近视眼,个子好像也不高 。不过,纪晓岚生性机敏,喜欢嘲谑,小时候一起读书的同学,长大后同朝的官员,都没少受他的戏弄 。他的恶搞往往和文字有关,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 。
纪晓岚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人,关于他的奇闻异事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广为传播 。人们欣赏和喜爱他的机智,又在流传中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绎,甚至无中生有,把不相关的事,如与和珅的水火不容也附会在他身上 。实际上,历史上的纪晓岚从来没有戏弄过和珅,反而在好友曹锡宝上折弹劾和珅时从旁劝阻 。纪晓岚之所以被塑造成影视剧中不惧权威的理想人物,只是凝聚了民间对其幽默、正直、机智和才学的想象 。
【宠臣变阶下囚 揭秘纪晓岚的离奇一生】朝中宠臣变成阶下囚
作为传奇人物,纪晓岚的幽默机智遮掩了他的真性情;作为官员,他的飞黄腾达掩盖了他的坎坷与心酸 。
纪晓岚和其他人一样,是通过科考进入仕途的 。相比于屡试不第的蒲松龄,纪晓岚幸运得多:17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24岁参加乡试,名列第一;31岁高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学侍臣生涯 。
纪晓岚在翰林院期间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扈从伴驾,写作词章 。乾隆皇帝也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所以纪晓岚写作了不少恭维、唱和的诗作 。这类诗歌往往四平八稳,以歌功颂德为主,现在看来无甚意味,但在当时对于纪晓岚来说却非同一般 。它们为纪晓岚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得到“天语嘉奖”,而乾隆皇帝的赏识,对纪晓岚的一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
从1756年进入翰林院,到1768年晋升为侍读学士,纪晓岚度过了一段顺利平静的时光 。因为乾隆皇帝的赏识,他得以步步高升:1763年官任福建学政,升侍读;1768年,按常规本来应该外出任职,准备补授贵州都匀府知府,但乾隆皇帝因为他学问素优,认为出任地方官员不能尽其所长,特命加四品衔,留任左春坊左庶子,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种破例提拔在当时社会是很荣耀的 。然而,就在纪晓岚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这一年,人生出现戏剧性的逆转,获罪落马,昔日朝中宠臣,今日阶下罪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