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太子胤礽,凝聚了康熙的半生心血加以培养,被康熙寄予厚望 。

康熙的皇太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母为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由于胤礽的出生伴随着赫舍里皇后的去世,于是康熙将自己对于赫舍里皇后的爱全部给予了胤礽,同时鉴于整个赫舍里家族特别是索尼、索额图等,在康熙除掉鳌拜期间以及之后稳定局势、巩固皇权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康熙十四年(1675年),刚满一岁的胤礽就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康熙对于胤礽的成长是极为关注和关心的,甚至自己亲自承担起来幼年胤礽的抚养和教育工作,特别是在胤礽得天花期间,康熙皇帝亲自照料长达十多天之久 。

为了将太子胤礽培养成为合格的皇帝,康熙对于太子胤礽的培养也是非常看重,他先后给胤礽安排了四位老师,分别是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这四个人不仅是当时的饱学之士,更是朝堂之上的能员干吏,并且皆以勤政清廉著称 。与此同时,康熙每次离开京城出征或者巡视,都会安排太子胤礽监国署理政务,给了太子许多的机会来锻炼提升自己 。

可以说,康熙为了太子胤礽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并且承担起统治和治理整个国家的重任,是用尽了心思,为此也更是付出了康熙的半生心血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历史上的太子胤礽,其糟糕的表现相较于《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太子胤礽,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尽管康熙为了太子胤礽的成长是煞费苦心,更是请来了众多名师教育太子,然而太子的表现确实越来越差,甚至可以说太子胤礽在“变坏”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 。

首先,是太子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奢靡,极度的浪费 。

实际上,历史上的康熙还算是节俭的,除了后妃的数量在清朝所有皇帝中排名首位,其他方面康熙过的并不奢侈 。然而太子的生活奢靡程度远超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餐食等方面,比康熙使用的还要珍贵 。

其次,就是太子胤礽非常的贪婪 。

这里的贪婪,就是指贪财和贪物 。

身为太子,胤礽的俸禄已经是远超其他皇子,但是这些钱远远不足以满足胤礽铺张而又奢靡的生活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太子胤礽经常性的暗示官员们主动向其行贿,并安排其属下的人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再次,就是太子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 。

可以说除了三阿哥胤祉,所有的皇子对于太子胤礽都有着极度的不满,主要原因便是太子经常仗着其尊贵的身份,打压、排挤、羞辱其他的皇子 。

在对待朝臣上,太子也非常傲慢,除了自己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以及他的心腹、步军统领托合齐等人,太子对于其他朝臣也是缺乏最为基本的礼貌和礼节,让朝臣是怨声载道 。

最后,就是太子胤礽已经变得完全没有了同情心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在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因风寒病倒了,太子胤礽在探望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 。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的皇十八子胤衸在热河秋闱过程中的意外病逝,太子也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意,依然我行我素、歌舞升平,这也最终成为了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导火索 。

由此可见,太子胤礽的行为和表现确实辜负了康熙对于他的希望和寄托,甚至的确可以用“烂泥扶不上墙”来形容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康熙给了太子足够的机会,然而结局再一次令康熙失望,最终康熙两度废黜皇太子,彻底抛弃了胤礽 。

太子的逐渐“变坏”,让康熙将目光放在了太子的叔姥爷索额图身上 。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逐步的开始暴露了出来 。

这些事情的出现让康熙开始反思对于太子的教育,最终发现索额图成为太子“变坏”的最大元凶,而此时的索额图依然同明珠集团不断的争斗,双方各自拥立的皇太子和皇长子也在此期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党争已经逐渐演化为了夺嫡之争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对于索额图已经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终于动手了 。康熙直接将索额图拿下,并且圈禁在了宗人府,九月,索额图被活活饿死,结束了一生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额图的死,给太子胤礽一个提醒,但是面对索额图的死,太子胤礽反而产生了浓厚的报复情绪,与康熙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 。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在热河秋闱过程中,太子胤礽对于皇十八子胤衸的死没有任何悲伤之意本就引得康熙的极度不满,更让康熙感到震怒的是,胤礽竟然在夜晚窥探康熙的营帐,进而导致了康熙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

然而为了政局的稳定,特别是平息皇子夺嫡造成的不良影响,康熙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了皇太子胤礽,此时的康熙仍然对胤礽抱有希望 。

但是胤礽的表现最终还是让康熙由彻底的失望变为了绝望,太子胤礽非但没有任何悔改之意,继续我行我素,甚至就此开始广结党羽,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爆发了“托合齐会饮案” 。

太子胤礽也因为此事为康熙第二次废黜,也是被彻底的废黜了皇太子的位置,进而被圈禁终身,最终于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雍正王朝》对废太子胤礽做了一定的丑化,真实历史中的胤礽没有那么不堪,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作为嫡长子(长子早夭,其实他是嫡次子),康熙对他是十分喜爱的,为此不惜打破满人不立储君的传统,把年仅两岁的他立为太子,并昭告天下 。

康熙十七年,胤礽出了一次天花,爱子心切的康熙不理朝政,亲自陪侍左右,直到痊愈 。

可以说,早年父子的感情是十分融洽的 。

胤礽的表现也不错,史书记载他天资聪明,熟读四书五经 。年长些,康熙出巡,他坐镇京师处理政务,十分得体,康熙也是十分满意 。

他给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 。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朕之福泽,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 。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凡事皆诚恳敦切,朕亦愿尔年龄遐远,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以敬事汝矣 。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 。

父子关系的转折点在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下旨,处死了太子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等人 。可见双方已经产生裂痕,康熙用这种方式来对太子发出警告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双方正式决裂在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巡幸塞外,大阿哥带头发难,把太子的很多行为向康熙禀奏,其实许多事情子虚乌有,但康熙却深信不疑,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

在其期间,另外发生的两件事情,加剧了父子关系的矛盾 。

一件事情就是康熙十分宠爱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老来得子的康熙对这个儿子十分喜欢,而作为储君的太子却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让他十分心寒 。

第二件事情就是心虚的太子夜晚到康熙帐篷外偷听被发现,康熙认为太子有谋逆嫌疑 。

平心而论,这几件事情都是人之常情,太子监国,不可避免的要分走皇帝部分权威,但权力自带的自私属性决定了纵然是亲生儿子,也不能染指半点,父子之间矛盾的爆发就不奇怪了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至于后两件事情,也不能怪太子,康熙四十七年,太子已经三十四岁,和一个七岁的同父异母弟弟有什么感情,纵然悲伤,不过是碍于父亲喜好,故作姿态罢了,但康熙却把这种姿态看的很重 。也只能说是太子监国日久,过于傲慢,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是储君 。

至于帐篷外偷听,就连《雍正王朝》的作者二月河也觉得这事不够大,索性编造成太子与康熙妃子偷情,大大加重了太子的罪恶 。

当年,康熙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

但仅仅过了不足一年,康熙就后悔了 。

废掉一个觊觎皇位的太子,迎来了一群野心勃勃的阿哥,大阿哥和八阿哥为了争夺大位,争的头破血流,尤其是八阿哥,拥趸众多,比之太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

在此期间,康熙屡屡梦见孝庄皇后和赫舍里皇后,疑神疑鬼心生疑窦,于是自打耳光,又复立太子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但大悲大喜的太子心理上已经趋于崩溃,他先是一反常态,行为疯癫,复立后又处心积虑计划逼父亲退位,一劳永逸 。

无可奈何的康熙在五十一年再次废掉了太子 。

《雍正王朝》对这段历史的交代总体偏差不大,只在部分情节做了夸张,并加入了很多演义情节,增强了故事性 。

胤礽的悲剧可以看做是极权社会储君命运的一个缩影 。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子之一,他没有能力处理好自身权责与皇帝权威之间的关系,而身边的人也没有给他良好的建议,以至于他一错再错,最终失去了康熙的信任 。这点倒是与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有几分类似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插图

而清朝对皇子的培养制度也对胤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汉人王朝虽然有立储君的传统,但储君一旦确立,其他皇子便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政事中来,从根本上断绝他们争位的野心(此处不绝对),但满人却推崇兄弟同心(这可能是源于关外时期家族制的做法),看似合理,实则给了其他皇子夺位的机会 。

上有多疑的皇帝,下有野心勃勃挖墙脚的一帮兄弟,储君的位子实在不好做,稍微行差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

康熙和后来的皇帝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雍正以后不再立储,雍正更是创造性的发明了秘密立储这一看似古怪实则有效的方式 。避免了类似问题的出现 。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圣祖是位学识渊博之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从小太子胤礽就被圣祖训谕成优秀的预备储君培养,幼年时就亲自教他四书五经 。六岁时,圣祖令名儒张英、李光地为胤礽之师,并令熊赐履授以理学诸书,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特召江宁巡抚、著名理学家汤斌以礼部尚书之位为詹事府詹事,直隶大名府兵备道耿介为少詹事,胤礽能熟练使用满语、蒙古语、汉语官话三种语言,马术出众,能左右开弓,儒家基本经典亦能粗通,并且时常听闻圣祖宣讲治国之道 。在“太子名分”的情况下,其渐渐被其他皇子孤立,也成为胤礽以后种种行为的出发点 。

胤礽14岁时,开始了与皇长子胤禔的高压关系 。胤禔号称武力强壮,而胤礽在文学方面有些成果 。形成习惯后,胤礽在每方面都要与胤禔交手与比较 。到了20岁左右,因为“太子名分”的关系,成年皇子里几乎都不与胤礽往来;事实上,其他成年皇子已在背后,不断发动挑战胤礽储君地位的行动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圣祖亲征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前夕,驻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圣祖患疾,召太子及皇三子胤祉至行宫 。太子侍疾无忧色,圣祖伤心,遣太子先返北京,这件事是父子情份产生裂痕的起因 。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册立瓜尔佳氏为太子妃 。这时候太子身体健壮,眉清目秀,皇太子已经进入青年时期,圣祖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依旧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厚望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圣祖再次亲征噶爾丹,命令时年二十三岁的太子代行郊祀礼,同时坐镇京师监国理政,各部院奏章听从太子指示处理,如发生重要之事,大臣议定后,奏启太子 。六月,战胜噶尔丹,圣祖回京,太子在诺海河朔亲迎,圣祖命太子先还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圣祖出兵宁夏,仍然命太子留守京师 。但是,此时已经有对太子不利的流言传至圣祖,权力与亲情之间的矛盾开始生冲突,自此圣祖对太子的眷爱渐渐产生了变化 。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对抗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圣祖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行宫前 。胤礽被圣祖以“不法祖德、不仁不孝”等罪被废黜太子身份 。并且康熙谕示宣召:“从前索额图助太子潜谋大事 。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下狱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 。且皇太子胤礽生而克母(嫡后)孝诚仁皇后,此等之人古称不孝 。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胤礽所用一切远过于朕,伊犹以为不足,恣取国帑、干预政事、必致败坏我国家、戕贼我万民而后已 。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为君、其如祖业何” 。谕毕,康熙痛哭,众臣皆叩头仆地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辛巳,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妃复为皇太子妃,暂时解决了皇子争位的难题,但是“父子君臣”之间却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裂痕 。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康熙帝闻奏,胤礽与不正当人士接触,要不顾一切强行让康熙内禅,自己即位 。圣祖听说后大怒,速归京师,并且先谴责时任步军统领的讬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都统鄂缮、迓图等,这就是著名的“沈天生案” 。又将托合齐以沈天生案中贿罪判绞死(最后死于狱中,锉尸焚之),齐世武等人被判绞死,鄂缮夺官幽禁,迓图入辛者库守安亲王墓 。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圣祖决定再废皇太子 。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九月三十日,圣祖巡视塞外回北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 。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胤礽废黜幽禁于紫禁城之咸安宫 。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康熙亦命令严加禁锢幽禁皇长子胤禔于府第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