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与他的变法,都具有两面性:
对功利的渴求,客观上造就了最伟大的改革家战国时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出身在某个诸侯国,但却并没有为母国奉献的概念;本着良禽折木而栖的理念,他们四处游走,只为寻找一个能发挥自己所学的平台 。
文章插图
在秦国,这类群体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客卿 。但实际上,当时各个诸侯国政权中都大量存在这种人才:
战国初期的军事天才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国杀妻求将、击败强齐;投奔魏国后替魏文侯打下河西,并打造了魏武卒;投奔楚国后则一手主持了变法,北击三晋,令魏国苦不堪言 。
合纵战略的集大成者苏秦是洛阳人,根正苗红的周天子直属百姓,但他学成之后首先考虑的是替秦国出谋划策,在遭到拒绝后则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合纵反秦的事业中;
苏秦的同学张仪是魏国人,起初在被困楚国,后来得益于老同学的帮助进入了秦国政治核心,他一生中贯彻连横,为秦国策划了无数阴谋诡计,玩弄东方六国于鼓掌中,受伤害最深的,除了楚国,就是自己的祖国魏国;但在秦武王上位后,他见势不妙又设计逃到魏国安享晚年 。
文章插图
后来的范雎、吕不韦、李斯等大腕也都属于这类人 。可以说,在各诸侯国人才的共同努力下,秦国终于统一了六国 。
那么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华夏统一大业?并不是 。
对于苏秦张仪这样“一怒而诸侯惧”的人物,孟子确认为他们并不是大丈夫,因为他们所有举动的出发点,只是为了自己的富贵,这跟孔子的追求完全相反 。在这些人眼里,世事并无对错,只有现实的利益 。
商鞅(即公孙鞅)也属于这一范畴 。他与吴起一样是卫国人,投奔了当时的头号强国魏国多年,却在公叔痤的手下一直没有出头之日;在得知秦孝公为了强国、许下了“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重赏承诺后,他通过秦王的宠臣帮忙得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受命主持变法后,他本着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务实风格,通过大量的血腥屠杀,保证了变法的实施;在为秦国夺回河西后,他被封为商君,位极人臣,荣华富贵达到了顶峰,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在赵良劝其急流勇退时,商鞅却置若罔闻;在秦惠文王下达通缉令后,他竟然首先想逃回被他踩进深渊的魏国避难;被拒绝后为了求生,他又想到发兵攻打郑国的主意 。
文章插图
所以说,无论商鞅主持的表法作用有多积极,但他的最主要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儒家也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那些把他吹的无比高尚的言论,则可以歇歇了 。
残暴无情的变法,却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基础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彻底、最全面的社会改革,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
从短期看,变法改变了天下的实力分布格局,创造了一个能够结束战乱、统一华夏大地的大秦政权;
文章插图
从长远看,商鞅变法的一系列思想及制度成果,比如以法治国、军功制、郡县制、强化君权等,既奠定了秦国成功的根基,又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大一统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可以说,其后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都是得益于商鞅变法打下的系统理论基础与现实实践 。
但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在短短十余年中在秦国付诸实施,靠的是无比血腥的杀戮手段 。史书称,商鞅变法之下,用法极其严酷,人们动辄触犯死刑,每年朝廷在渭水旁集中杀人,令河水为之变色;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死在变法之下的秦国人数不胜数 。
同时,以鼓励农战为核心的商鞅变法,用苛刻的制度,逼迫人们从事到无休止的耕种与战争中,甚至称得上只知道种地、打仗的战争机器 。这种被屠刀逼着竭力往前不停歇拼命的生存状态,令秦国朝野苦不堪言 。
所以,在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了平息朝野的愤怒,商鞅变法的总导演公孙鞅本人,很不幸的成了平息民愤的替罪羊 。
文章插图
后世的西汉,吸取“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教训,开创性的实行了“外儒内法,兼之以道”的治国手段,为法治披上了一层仁义的外衣,终于将统治阶级与百姓的关系控制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 。
总而言之,商鞅及其变法,无论出发点如何,但在客观上实现了富国强兵,并提供了大一统的思想与制度基础,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功莫大焉 。
其他网友观点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当然是利大于弊啊,在当时的秦国,可谓是秦国强大的一记良药啊,要评价商鞅变法,要站在当时秦国的国情出发去分析 。
文章插图
商鞅变法
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
在政治上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
这些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无非就一个目的,那就是“富国强兵”!
文章插图
商鞅变法后秦国出现了经济极速发展,农民有田种,出现了自给自足的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以私自斗殴为耻,以国家富强为荣,百姓齐心协力,人人斗志昂扬,秦国战斗力直线上升,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基础,经六世奋斗,终于在嬴政执政时期荡平六国 。
Ps:商鞅变法下达后,人们不敢相信,商鞅便在国都南门立木,达到条件的人可以来领十金,但无人响应,后增至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这便是“立木取信”的由来 。
文章插图
商鞅最后变法成功,他不仅给朝廷树立了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给秦国的老百姓做好了一个好榜样 。
其他网友观点在我看来商鞅变法是秦国能一统天下的根基,没有秦法就没有大秦帝国,没有秦法就没有关中的沃野千里,就没有秦军的所向披靡,就没有秦王的血脉传承 。
文章插图
任何法律要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并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以后,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 。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地广人稀大量的荒地无人开垦,秦人以种地为耻 。纷纷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有的人更是离开本国到其他国家去谋利,私斗成风、国战无人,君主的指令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形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秦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
文章插图
商鞅因地制宜,抓住了秦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几个方面入手,达到了富国强军加强君权的目的 。
鼓励大家去种地,把人和土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于手工业者和商贾征收十倍的赋税,让农民务农成为唯一获利的途径 。同时鼓励三晋的人入秦开垦关中的荒地,并三代不征收赋税,用来充实秦国的人口巩固国本 。大家都专心务农了,国家就有了粮食,就有了财富,有了发动对外战争的资本 。重农抑商政策,造就了关中沃野千里 。
文章插图
为国家去战斗成为了获得爵位的唯一途径,爵位不能世袭制,任何人无功则无爵,获得爵位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军功 。这让所有人都积极参军,加入到国战中来,人人均以私斗为耻,以国战为荣 。提供了打破阶级固化,实现个人阶级突破的途径 。秦人自此不仅好战善战,且战不畏死,被东方六国的人称为虎狼之国 。鼓励国战,让秦军皆畏死所向披靡 。
文章插图
无严刑不足以治奸佞,无酷法不足以扬善行,不惩恶就不能扬善,以善治恶则恶不绝,以恶制恶则恶乃绝,轻罪用重刑,则可无大罪 。法律制定的严苛,是为了让人对法心存敬畏之心,则恶念不生人心向善,法则不需用矣 。严刑酷法约束了恶行,强化了君权巩固了统治者的地位 。
文章插图
司马迁对于商鞅的评价是“薄情寡恩”,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做为变法者,有情有义就无法贯彻法制 。所谓“薄情寡恩”,就是去私情少人恩,一切奖罚均以法为是从 。
文章插图
商鞅对得起秦国,但是对不起自己,变法者必不谋其位,不善其身,最后都会成为牺牲品 。但是他义无反顾,生而灿烂,死而辉煌,以一己之力成就秦法万世之功,身虽死,法独存,不枉此生矣!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推荐阅读
- 如何让他对你爱不停
- 如何进行突然分娩的急救?临产突然分娩怎么办?
- 产后易肥胖的部位有哪些?产后减肥如何把握时机?
- 怎么跟女孩子聊天?如何跟女孩子聊天话题
- 说男人油腻是什么意思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男人
- 个人如何卖酒
- 酒驾未处理如何恢复
- 猪头焖子怎么做 如何制作猪头焖子
- 如何办理离婚手续 根据法律的规定
- 如何缓解职场压力 想开心就吃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