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1.基本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游离基态原子 , 在吸收其特征光谱(激发光)后所辐射的原子荧光的强度 , 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
2.原子荧光类型
原子荧光主要有共振荧光和非共振荧光两大类 。
(1)共振荧光
荧光波长与激发态波长相同的称为共振荧光 , 如锌的激发光波长和荧光波长均为213.9nm 。
(2)非共振荧光
荧光波长与激发态波长不同的称为非共振荧光 。
在非共振荧光中 , 荧光波长大于激发态波长的称为斯托克斯荧光 , 如铅的激发态波长为283.3nm , 荧光波长为504.8nm 。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态波长的称为反斯托克斯荧光 , 如铟的激发光波长为451.1nm , 荧光波长为410.2nm 。
目前用于原子荧光分析的主要有共振荧光、直跃线荧光和阶跃线荧光等 。
共振荧光的跃迁几率最大 , 且用普通线光谱就能获得相当高的辐射密度 , 用于分析可以得到高的灵敏度 。
非共振荧光 , 特别是直跃线荧光 , 在分析中很有用处 , 因为它的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不同 , 容易消除光源的激发光对荧光的影响 。
3.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优缺点
(1)谱线简单 , 仅需分光能力一般的分光光度计 , 甚至可以用滤光片等进行简单分光或用日盲光电倍增管直接测量 。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2)灵敏度高 , 检出限低 。
(3)适用于多元素同时测定 。
(4)但是原子荧光强度较低 , 需要用高强度的激发光源 , 才能得到测定所需的荧光强度 。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