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歌而赞 交叠的时代,好音乐没有标准丨专访《为歌而赞》总制片人芦林( 三 )
文章插图
技术的发展支撑了传播渠道的构建,而新的传播渠道又产生了新的传播形式,因此内容也要发生新的变化。在唱片时代发行一首歌需要歌手把小样弄好后寄给唱片公司,然后唱片公司在听完后觉得好才会采用,但今天互联网把收听、播放的门槛降低,一首歌想被大家听到,随时上传到网上就可以。而且演唱者甚至不需要学会任何乐器,他可以清唱、直播,有太多简单的形式。
以前音乐是拿来听、欣赏,今天音乐更多变成了BGM,尤其在刷短视频时,
大家真的在听这首歌吗?不是,其实是通过歌曲搭配视频内容来催化自己的情绪共鸣。
我觉得好音乐的标准变了,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现在的音乐人、歌手创作的完整歌曲是好音乐,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音乐也是好音乐,毕竟几十亿、上百亿次的点击量,这是唱片时代无法达到的量级。我觉得现在处在交叠时代,很难有确定的标准定义好音乐。
大众喜欢的音乐是好音乐,被更多人认可的音乐是好音乐,
始终不变的是,音乐本身依旧是一种流行文化。
自己如果狭隘,做出的产品怎么让人更包容?
很多观众给《为歌而赞》提出了很多问题,对我们创作者来说,自己要有很坚定的创作价值和创作理念,在听完评价后,对于那些不好的评价,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分析:
大家为什么说不好,是情绪问题,还是真正客观击中了节目要害?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功课,而不是听不得一点不好。
如果有观众很理性客观地指出了问题,创作者就要认真思考节目能不能改进,如果是为了抒发情绪发表的评价,那就不用理会。
我希望我自己的节目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就满足了。
如果产品能够让大众情绪得以抒发,这不是另外一种贡献吗?
创作者的心态要放平、更包容,自己都变得狭隘,做出的产品怎么让大众更包容?
内容本身不管做成什么样,都会引起各种讨论,创作者也是人,如果自己心态不稳定,很容易会影响节目。我觉得《为歌而赞》从目前整个收视数据和网端影响来看,大体上是好的。
对于创作者,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是比在意外界声音更重要的事。
文章插图
音乐是最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内容,像舞蹈或其他类型很难像音乐节目一样迅速破圈,因为音乐是一种旋律,容易被人接受。可能大家觉得现在音综热度渐渐散去了,主要是垂类节目变多了,推理、游戏、旅行、观察.......创作者在不断尝试新的题材,以前渠道有限,观众拿着遥控器换台,这个台是音综,那个台也是音综,就会觉得音乐节目很丰富,而现在可选择的渠道和内容更多了,观众的注意力也被稀释,就觉得音综节目怎么变少了、没有那么热了?
就像把一滴墨汁滴到杯子里,你会觉得很多,现在放到脸盆里,你会觉得怎么少了?
其实墨没有少,是容器变大了,有可能你滴入的墨水其实更多了。
大众对于音综一定是有需求的,可能现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越来越多的音乐往平台偏,这是受众行为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做的是关注这些音乐创作者和观众,看他们需要什么。
时代在飞速变化,生活在其中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就像今天你中午想吃川菜,晚上可能想吃披萨,后天想吃减脂餐,很难说我们做一档综艺就一定能够得到市场和所有人的认可,虽然大家都希望做爆款,但你肯定不能永远都做爆款,这也和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一样,永远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当然你可以这样想、这样努力,但千万不要陷进去,我希望
先把自己擅长的做好,比如老老实实把川菜做好,让所有喜欢吃川菜的人都到我这来。
文章插图
我们作为综艺内容创作者也承担着一些责任,这个听起来很大,但我一直在想自己当年是看什么内容长大的,那些内容滋养了我什么,今天我创造内容,被别人看到后会对这个人产生什么影响。创作者本身影响着作品,而作品影响观众,我们又都生活在社会中,这一切都有因果关系,因此内容创造者本身要有好的心态,这样创造的作品才是更阳光的。
推荐阅读
- 美国 时隔30多年,美国为何又想重访金星?
- 初入职场的我们 《初入职场的我们》郑茹心为什么会离开?
- 太空飞行 鱿鱼宝宝和“水熊”将成为美国宇航局最新的微型宇航员
- 主播 闻“象”而动的直播歪风必须狠刹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爱迪生 杨振宁所不为人知的身份,足以跟爱因斯坦、爱迪生齐名!
- Huawei 徐直军:5G是一个创新起点 2017年华为已开启6G研究
- 视点·观察 充值App能和住同一家酒店的女性私聊?然而对方是“虚拟女性”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 Windows 有迹象表明微软将把下一代Windows命名为Window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