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佩|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

【杨佩佩|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移民新区 , 楼房错落有致;生产车间 , 机器轰鸣作响;光伏电站 , 光伏板连片如海……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山西忻州代县 , 勾勒出一幅脱贫致富的新景象 。
几个月前 , 这座小县城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 。
19日一早 , 将宽敞明亮的新房打扫干净 , 张翠平前往离家不远处的扶贫产业园区工作 。 2018年 , 借助易地移民搬迁 , 她住进县城的滨河移民区 。 同年 , 经社区牵线成为园区企业的一名织袜工人 。
“我曾经生活的村庄地处大山深处 , 全家靠几亩薄田糊口 。 ”张翠平说 , 如今 , 自己月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 , 下同) , 丈夫也在帮助下找到一份修理工作 , 家庭年收入达5万余元 。
张翠平从“乡村闲人”到产业工人的改变 , 得益于当地易地移民搬迁、配套扶贫产业“一站式扶贫” 。 在代县 , 还有很多同她一样的搬迁户 。 代县副县长张小平说 , 在易地搬迁的同时 , 当地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等 , 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此外 , 光伏产业也是代县发展的扶贫产业 。 建起的电站 , 不仅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新动能 , 也为贫困户带来“阳光收入” 。
曾是代县阳明堡下沙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建新 , 就是受益者之一 。 2018年 , 他经过培训成为忻州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的一名管护工人 。
“村里的地大多是沙石薄地 , 产量不高、效益不好 , 一年到头收入不到万元 。 ”高建新说 , 现在建起电站 , 不仅土地有用 , 自己和妻子也都有稳定工作 , 年收入达4万元 。 以前孩子上学四处筹钱 , 如今还完欠债 , 还存有余款 。
据该光伏扶贫电站负责人王虎生介绍 , 电站不仅吸纳周边村100多名贫困户就业 , 还通过流转1400亩沙石薄地 , 给当地村民一次性支付30年的土地租赁费 , 共计500余万元 。
代县位于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 ,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 多年来 , 代县人都在与贫困斗争 , 2020年2月 , 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代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