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大人


中堂大人

文章插图
【中堂大人】原来 , "中堂"只是一种尊称,不是官职,最早起源于唐代,清代是也是高官的尊称 。在清朝六部中,各有尚书二人 。一满一汉,大堂上左右对坐 , 而大臣如果以大学士的身份管部,则坐大堂中间,称为“中堂” 。而清朝常指在职的官员为“大人”,到清朝后期已经很普遍,有文献记载,一般四品以上的京官,外官加三品衔或道衔者,无不称之为大人 。那么,“中堂大人”也就自然成了一些朝廷这些高官的门生故旧、下属包衣口中所长挂的名词了 。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 , 官阶以从二品到正一品不等 。可见,虽然中堂的品级并不统一,但一般都不会低于二品以下 。扩展资料:唐代曾设置政事堂来作为宰相机构 , 唐高宗末年,将政事堂办公机构固定在中书省,政事堂也曾一度改称中书门下 。所以称宰相为“中堂” 。明代 , 不设宰相 , 大学士逐步掌管了原来宰相的权力 。明朝开始设置内阁 , 由内阁来处理政务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实际掌握这以前宰相的权力,他们在内阁办公,中书居东西两房 , 大学士居中,所以称大学士为“中堂” 。清初继承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 。不过这只是尊称,并不一定代表实际权力,清朝自雍正朝设置军机处后 , 实权由军机处掌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