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三星Galaxy S8和在金属和塑料泛滥的当下该怎么办
很多文章的报道都是由微观而宏观,今日小编讲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评测三星Galaxy S8和在金属和塑料泛滥的当下该怎么办的资讯也不例外,希翼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开阔你们的视野!y有对评测三星Galaxy S8和在金属和塑料泛滥的当下该怎么办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一年到头的手机公布会不少,反正用手指头加脚趾头都数不清 。不过,和公布会数量的大跃进不同,手机厂商在公布会上提及的机身材质, 主要还是金属 , 一些全金属一体成型机身还衍生出了“金属占比”概念,一如两年前火热的“屏占比”;另一个大类是玻璃、类玻璃材质,种类从蓝宝石一路科普到了锆宝石,形态也从 2.25D 弯曲到了 3D 。

文章插图
【评测三星Galaxy S8和在金属和塑料泛滥的当下该怎么办】固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公布会上看到的金属和玻璃都会有所提到,“双曲面玻璃+金属中框”这样的描述自是屡见不鲜 。
此外,还有一种机身材质在公布会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给人感觉也异常高端 。这种材质就是兼顾了质感和手感的陶瓷 。
哎,等等 , 好像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材质没有提到,那就是塑料 。固然,这也不难理解 。一年公布的手机何其多,能享受公布会待遇的手机自然是中高端产品或者重点产品,而采纳塑料机身的低端手机们就那么随便一发就得了 。
三种常见的材质各有什么优劣呢?
金属
就和 PC、ABS、PP、PE、PVC、PS 都统称为塑料一样,手机上用的金属其实也有不同的分类,但手机上金属材质主要是铝合金,即铝金属再掺入少量的镁或者其它的金属材料来增强其强度,根据添加金属的不同,又有镁铝合金、钛铝合金的说法 。有些高端手机还可能用上镀金 。
如 Xperia XZ 上所用的 XZ 的后盖大部分为 ALKALEIDO 镁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导热性,及优良的电磁屏蔽性,且同时兼具轻薄的特性 。由于索尼的加工工艺,这种金属材料给 XZ 带来了一种类似玻璃的观感,剔透而闪耀 。
同样使用铝合金的 HTC One 系列、iPhone 5 及以后的机型都是使用铝合金的手机的个中翘楚 。
铝合金的加持(以及这些品牌的加工工艺)也让这些手机的观感、质感和手感达到了一流的程度 。
不过,在使用轻薄的铝合金的时候,这些手机也会遇到一些尴尬 。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 iPhone 6 的“坐弯门”,其主要原因就是 iPhone 6 所使用的 6000 系铝合金不够牢固 。iPhone 6s 在使用 7000 系铝合金之后才有所好转 。
而这一点,iPhone 4/4s 和小米手机 4 所使用的不锈钢中框则表现好得多,固然,小米将这种材质宣传为“奥氏体 304” 。
不过 , 除了不够耐磨、容易被氧化之外,金属仍然还有两个可能难以幸免的问题 。
一则,金属机身的颜色 。总的来说,在金属机身逐渐普及后,市场中的手机绝大部分也无非就是“灰(黑)白(银)金粉”这几种颜色 。
那么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想探索其原因 , 我们得从阳极氧化这个工艺说起 。
据相关化学专业人士的说法:
因为氧化铝的密度比铝更加致密,将铝接入阳极,使铝失去电子升价态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氧化铝(升失氧,降得还),增强铝的耐磨性及硬度 。在氧化薄层中有大量的微孔 , 便可以吸附着色剂,最后进行封闭处理,使染料固定在空隙,最后就可以得到相应颜色的手机外壳 。
究其原因,还是深色的阳极氧化铝 , 相较浅色,更难着色 。
如果坚持要这种颜色浓重的多彩设计,并且色不容易掉,固然就需要一些更复杂的工序 。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手机的成本和量产难度 。
再则,金属机身手机一体性,难以真正实现 。iPhone 的上下天线条,索尼 Xperia XZ 的后盖塑料片……这些设计都让消费者有所吐槽 。而这些设计上的不够极致则是来自金属的特性,正是上文提到的电磁屏蔽性 。
毕竟手机是一个以通讯为目的的设备,所有的设计都需要手机的信号交换让步 。而在目前的条件下,能穿透电磁屏蔽的通讯技术并没有浮现 。于是金属后盖的手机不得不为此增加天线条带 。
手机厂家能做的兴许只能是在尽可能保持信号稳定的情况下,减小塑料天线在后盖的占比,比如 OPPO R9s 的“微缝天线”,就让手机的后盖金属占比超过了 98% 。
不过,遗憾的是 , 对于追求完美一体的强迫症用户 , 这似乎还是不够极致 。
玻璃
除了金属,玻璃材质在手机中的运用也不少,比如经典的 iPhone 4/4s、Xperia Z 系列或者三星 S6/S7 等 。
和金属这种极度需要加工工艺来体现质感的材质不同,玻璃本身的晶莹剔透让手机的质感不会太差 。也正是因为这种透明,手机的着色也不像金属的阳极氧化那么艰苦 。更不用说,玻璃没有金属的电磁屏蔽特性,手机后盖不用特殊设计那恼人的塑料天线条带 。手机设计的一体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 。由于玻璃的硬度足够大,在日常使用中,玻璃机身的手机也不用太过担心划痕问题 。
不过 , 玻璃材质的缺点也是有的,由于导热性不如金属,手机的散热系统得好好设计 。
更严峻缺点则是 , 玻璃 , 或者说二氧化硅这种非晶体材料,分子结构是缺乏稳定性的,通俗一点的说法是,易碎 。
为了改进这一缺点,不同的厂家尝试过不同的方式 。比如索尼在 Xperia 上使用的方式是让中框稍微突起,高过了玻璃后盖表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减小手机因跌落而造成的后盖破碎 。但这样设计的后果则是刮手的手感 。
也同样是因为玻璃的加工难度,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纳玻璃材质的手机多是采纳了“玻璃后盖+金属中框”的设计,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玻璃机身仍有差距 。
陶瓷
需要先指出的是,智能手机上使用的“陶瓷”和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瓷”是不一样的 。
一般 的陶瓷本质上和上文提到的玻璃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非晶体材料 。那么一般 陶瓷用在手机,除了厚重,也容易浮现太脆、易碎的情况 。
手机浮现的陶瓷材质,比如钇稳定氧化锆 , 其实应该算是一种复合材料 。由此,这种材料既有金属的光泽,而且延展性好,这让材料在后期精加工时,不容易浮现玻璃机身的爆裂等问题;又有玻璃的优点,剔透,硬度高,这样的话,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不用过份担心划痕问题 。
总的来看 , 手机上的陶瓷材质,集合了金属和玻璃的特性,是一种更理想的高端手机选材 。不过没有完美的材质 , 陶瓷也一样 。
就好像上文所说,陶瓷在获得金属和玻璃的特性的时候,缺点也一并继承了过来 。比如 , 虽然延展性有进步,但实际上,由于硬度大,陶瓷也容易破碎;虽然不像金属那么夸张,陶瓷材质对信号还是有一定的屏蔽,所以这对厂家的天线设计 ,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而陶瓷材质想要在手机中真正普及开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实际是成本难以降下来 。
以小米 MIX 的陶瓷外壳为例,据小米的介绍 , 陶瓷需要 2000℃ 以上的高温进行烧制,烧制之前和烧制之后会产生很大的缩水现象 , 这样厂家就不容易操纵它的造型,而且烧制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因此,小米 MIX 的良率惟独 10% 。
这么低的良率,对于要量产且大规模上市的产品来说,基本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此前 , 这种材料更多的是用在 Vertu 等手机的按键上 。今年用上陶瓷机身的小米手机 5 陶瓷版向来被产能困扰,而小米 MIX 更是直接打出了“概念手机”旗号 。
陶瓷材料要想真正普及开来 , 恐怕良率这个问题还得取得突破才行 。
手机在未来可能用上哪些材质
除了以上三种以及塑料材质,手机行业浮现过的材质并不少 。竹子、黒杏木、酸枝木、皮革、布头,甚至牛仔布 , 这些材质都曾浮现在手机上 。
但基本上,使用这些材质的手机都是以定制版、限量版的形式,在更普遍的大众型号手机上很难见到这些材料的身影 。
在未来 , 还有哪些材料可能会大规模浮现在手机上呢?
兴许碳纤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轻、耐高温、耐磨、导电、导热以及耐腐蚀等,但和一般的碳素材料不同的是,碳纤维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可以表现出很高的强度 。与金属,甚至陶瓷等复合材料相比,其强度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无可匹敌 。
也是因为碳纤维的这些特性 , 这种材质从上世纪 50 年代便开始应用在航空领域 。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碳纤维的潜力还在于,它既拥有镁铝合金的牢固,又有塑料的高可塑性,虽然看起来和塑料有点相似,但其强度和导热能力又远高于一般 的塑料 , 且这种材料的表面若是留下了油性水笔等痕迹也可以轻松擦除 。
实际上,这种材料在手机行业浮现的时间也不算短,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普及开呢?原因惟独一个,成本太过高昂 。所以碳纤维主要浮现在 Vertu 或者一些价格高昂的定制机上面 。
不少手机厂家都在不断地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上尝试新的材质,未来甚至可能浮现液态金属或者石墨烯的手机 。这种行为固然是值得肯定的 。但 , 若是因此而忽略了工艺的精进,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
就好像诺基亚时期的 Lumia 或者 iPhone 5c 一样,这些塑料手机的设计高度仍旧是现在绝大部分千元金属机可望而不可及的 。
毕竟,高端不在材质,而在工艺 。

文章插图
Samsung 三星 Galaxy S8/S8+智能手机屏幕测评报告
在经历了Note7的市场和口碑雪崩后,三星在今年也是卯足了劲带来了全新的Galaxy S8系列手机 , 不仅配置了高通的新旗舰移动处理器骁龙835,还支持虹膜识别和Qi无线充电 。一块长宽比超过2:1[18.5:9]的曲面AMOLED面板屏幕占领了手机正面的绝大多数空间,并取消了屏幕下方的按键,指纹识别也移至背面摄像头附近 。三星的旗舰手机屏幕表现向来非常抢眼,不仅是因为屏幕的硬件品质顶尖,而且也是色彩显示操纵做得最好的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新一代年度旗舰S8/S8+的屏幕表现同样令人期待 。
S8、S8+的屏幕尺寸分别为5.6英寸和6.1英寸[以圆角对角线为准],分辨率2960x1440,仍是Diamond-pixels结构的菱形Pentile像素排列,像素密度分别为570和529ppi 。虽然这类高长宽比的面板在大屏幕PC电脑市场上很难获得正面评价 , 还被戏称为“带鱼屏”,但三星S8/S8+正面视觉上下对称带来了很好的观感 , 两侧边框更薄,屏幕玻璃的手感也明显好于上代产品 。而且更宽的屏幕在搭配GearVR使用时,能获得更广的视野范围 。
目前高端手机面板主要以LG为代表的IPS阵营及三星的AMOLED阵营为主 , 两者各有优劣 , IPS面板的使用寿命、像素密度表现比同档次AMOLED更好,而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似乎更爱用色彩更明艳更通透的AMOLED , 而且在冬天时AMOLED的延迟和速度表现受气温影响更小,柔性可弯曲的AMOLED屏幕在外观设计上也更为灵便 。
和以往相同,S8/S8+系统提供了四种色彩模式:自适应、AMOLED影院、AMOLED照片和基本模式,实际上是4种不同的色彩模式标准 。自适应一般被认为是接近NTSC标准,而且用户在自适应模式下可以调整色温 , 另外S8还加入了屏幕边缘色温补偿功能 , 如果用户觉得曲面屏幕边缘有些偏红或偏绿,可通过此功能调整至合适的使用体验 。而AMOLED影院是P3色域显示,AMOLED照片则是Adobe RGB,基本则是标准的sRGB色域 。根据惯例,屏幕客观指标的测试通过SpectraCal Calman完成 。
平均色温:屏幕在灰阶范围内的平均色温值,在NTSC-1978、Adobe RGB或sRGB色彩测试中,主流以D65,6500K为标准,也存在或存在过D75 , 7500K或NTSC-J 9300K标准,但不常用 。色温偏高,色调将偏冷[蓝],色温低则色调偏暖[黄],由于目前已证明LED的蓝光对眼睛健康有害,我们建议手机显示色温应在7000K以内 , 并提供低色温的护眼模式 。
色彩与灰阶偏离:指实际颜色与显示颜色的可察觉差异,ΔE是阈值,在低于5时人眼对误差察觉较低,ΔE平均值在3以下,单个色彩最大误差不超过5属于专业级显示的优秀水平,越低意味着色彩还原能力越强 。ΔE在5-10之间可识别出色彩误差,ΔE>10为明显可察觉误差,色彩偏离以sRGB色彩空间为准 。
色彩饱和度:显示色彩空间覆盖范围,通常以sRGB标准色域覆盖范围为基础[约1677万色],目前应用主流还有NTSC、Adobe RGB、CYMK等色彩模式 。由于绝大多数手机不具备色彩治理能力 , 无法正确显示系统和面板实际对应的色彩空间 , 色彩显示范围较大的面板在移动应用和图片显示会浮现饱和度过高的效果 。因此手机通常通过软件操纵的方式操纵GPU的色彩输出级别以接近常用的sRGB水准,通过软件获得接近参考色域的色彩会损失面板的色彩和灰阶动态范围,目前仅有三星的高端手机提供了系统级的色彩显示治理功能,但缺乏应用支持 。
由于条件限制 , 我们临时不对视角误差表现进行测试,一般而言LCD在30度视角会造成50%以上的亮度损失 。
从测试成绩来看 , S8和S8+的色彩、色温柔 灰阶表现都较为接近,三个标准色彩模式下固定色温低于6500K的水平,在6300K上下,主观视觉上看屏幕整体偏暖和偏红 , 因此灰阶和色准表现并不理想 。在色彩反差方面,S8/S8+的Gamma略高于标准的2.2 , 色彩表现明快 。在系统默认的自适应模式下 , 色彩和灰阶表现也好于绝大多数国产手机,不过色彩过于明艳对于淘宝京东等暖色调为主体的应用看起来还是较为刺眼 。
在三种不同色彩标准的显示模式中 , S8/S8+表现最好的是AMOLED影院模式,色温接近标准的DCI-P3的6300K标准 , P3色域覆盖范围分别达到99%和101%,不过手机视频应用通常以低画质的网络视频为主,想要找到并在手机上播放相应的高清电影片源似乎又有些麻烦 。AMOLED照片模式下为标准Adobe RGB色域的85%左右,基本模式下色彩显示范围也并未达到完全覆盖sRGB的水平 。在屏幕一致性方面,我们手上的S8和S8+样机正面上下方灰阶误差大约在ΔE1.4 , 未浮现类似S6 Edge那样屏幕上下灰阶偏差较为明显的状况 。
和S7相比,S8的最大屏幕亮度提升了10%以上,在阳光下可视性有了进一步提升 。而曲面AMOLED屏带来的边缘偏色现象也较为明显,包括上下两侧边缘也浮现偏品红的现象,屏幕边缘色温补偿功能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 但仅在自适应模式下有效,如果用户没有利用手机屏幕扫瞄照片色彩参考等特别或专业需求,自适应模式似乎更值得推举使用 。虽然S8/S8+的屏幕综合表现已经相当出色 , 相比S7系列又有了进步,但不够完美 。在色温、色彩和灰阶表现上没有iPhone系列产品那么稳定 , 同型号不同批次机型的屏幕一致性表现仍有优化和提升的空间 。
推荐阅读
- 三星盖世3发布会 三星盖世2018
- s20+参数配置
- 评测FIIL Carat智能运动与iPhone手机选择哪个更好
- 评测华为 Mate 20 Pro和黑科技让你选择你选择什么
- 评测飞傲 FiiO FA7和Win10强推新功能哪个更快
- 评测苹果iPhone XR和Ryzen处理器为什么不再支持Windows 7
- 评测Google Pixel 3和DX12的价格怎么样
- 评测海贝R6便携式和谷歌Nexus无限重启是怎样的
- 评测谷歌Google Home Mini和谷歌Pixel都是安卓标杆机
- 评测HIFIMAN RE2000 Silver入耳式和如何用手机拍出高大上的照片